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绪论 | 第9-16页 |
(一)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| 第9-10页 |
1. 选题背景 | 第9页 |
2. 研究意义 | 第9-10页 |
(二)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| 第10-14页 |
1. 国外研究现状综述 | 第10-12页 |
2. 国内研究现状综述 | 第12-14页 |
(三)分析框架及研究方法 | 第14-16页 |
1. 分析框架 | 第14-15页 |
2. 研究方法 | 第15-16页 |
一、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体制优化的理论基础 | 第16-21页 |
(一)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体制的相关概念 | 第16-18页 |
1. 国有文化资产 | 第16-17页 |
2. 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体制 | 第17页 |
3. 优化我国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体制的必要性 | 第17-18页 |
(二)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体制优化的理论依据 | 第18-21页 |
1. 政府管制理论 | 第18-19页 |
2. 现代产权理论 | 第19-20页 |
3. 委托代理理论 | 第20-21页 |
二、我国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体制的现状分析 | 第21-28页 |
(一)我国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体制的历史沿革 | 第21-23页 |
1. 中央与地方集中监管下的管理体制 | 第21-22页 |
2. 国有资产管理局监管下的管理体制 | 第22页 |
3. 财政部门监管下的管理体制 | 第22-23页 |
4. 专门机构监管下的管理体制 | 第23页 |
(二)我国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体制的实践探索 | 第23-26页 |
1. 财政部门主导下的管理体制 | 第24页 |
2. 宣传部门主导下的管理体制 | 第24-25页 |
3. 独立机构主导下的管理体制 | 第25-26页 |
(三)我国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体制的成效分析 | 第26-28页 |
1. 国有文化资产出资人逐步明晰 | 第26-27页 |
2. 部门沟通协调机制初步形成 | 第27页 |
3. 规章制度体系建设逐渐完善 | 第27-28页 |
三、我国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体制的现实困境 | 第28-34页 |
(一)我国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分析 | 第28-30页 |
1. 统一监管机构缺失 | 第28页 |
2. 多头管理现象严重 | 第28-29页 |
3. 主管部门管办不分 | 第29-30页 |
4. 市场化机制不灵 | 第30页 |
(二)我国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体制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| 第30-34页 |
1. 产权主体不清 | 第30-31页 |
2. 出资人不合理 | 第31页 |
3. 意识形态性政策负担较重 | 第31-32页 |
4. 法律制度规范不健全 | 第32-34页 |
四、国外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体制建构的实践经验 | 第34-39页 |
(一)国外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体制建构的实践经验 | 第34-36页 |
1. 美国和法国的直接管理模式 | 第34-35页 |
2. 新加坡和意大利的间接管理模式 | 第35-36页 |
(二)国外经验对我国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体制优化的启示 | 第36-39页 |
1. 明确的权责分工体系 | 第37页 |
2. 灵活的市场化运作机制 | 第37-38页 |
3. 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 | 第38-39页 |
五、我国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体制优化的对策建议 | 第39-46页 |
(一)我国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体制优化的基本思路 | 第39-41页 |
1. 以明晰产权主体及出资人为根本要求 | 第39-40页 |
2. 以理顺部门间的权责关系为关键环节 | 第40页 |
3. 以构建市场化运作机制为前进动力 | 第40-41页 |
(二)我国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体制优化的制度设计 | 第41-43页 |
1. 管理主体上建立统一的专业化管理机构 | 第41页 |
2. 管理模式上理顺三层委托代理关系 | 第41-42页 |
3. 管理内容上实现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 | 第42-43页 |
4. 管理方式上构建市场化运营机制 | 第43页 |
(三)我国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体制优化的保障措施 | 第43-46页 |
1. 完善法律制度规范 | 第43-44页 |
2. 健全监督约束机制 | 第44页 |
3. 强化考核激励制度 | 第44-46页 |
结论 | 第46-4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7-50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| 第50-51页 |
致谢 | 第5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