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7页 |
Abstract | 第7-10页 |
目录 | 第11-14页 |
1 文献综述 | 第14-30页 |
1.1 前言 | 第14页 |
1.2 闭孔泡沫铝国内外发展概况 | 第14-16页 |
1.3 闭孔泡沫铝的结构、性能与应用 | 第16-23页 |
1.3.1 闭孔泡沫铝材料的结构特点 | 第16-17页 |
1.3.2 闭孔泡沫铝材料的主要性能 | 第17-18页 |
1.3.3 闭孔泡沫铝材料的应用 | 第18-23页 |
1.4 闭孔泡沫铝制备方法研究概况 | 第23-28页 |
1.4.1 熔体发泡法 | 第23-24页 |
1.4.2 粉末冶金发泡法 | 第24-25页 |
1.4.3 注气发泡法 | 第25-26页 |
1.4.4 两步铸造法 | 第26-27页 |
1.4.5 固一气低共熔凝固法(GASAR) | 第27-28页 |
1.4.6 直接搅拌法 | 第28页 |
1.5 现存的问题及本论文研究的内容 | 第28-30页 |
1.5.1 现存的问题 | 第28-29页 |
1.5.2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 | 第29-30页 |
2 TiH_2发泡剂的改性处理及其热分解行为研究 | 第30-43页 |
2.1 引言 | 第30页 |
2.2 实验原料和主要实验设备 | 第30-31页 |
2.2.1 主要实验原料 | 第30页 |
2.2.2 主要实验设备 | 第30-31页 |
2.3 TiH_2改性处理的工艺流程 | 第31-32页 |
2.4 相关参数表征与主要测试方法 | 第32-33页 |
2.5 结果与讨论 | 第33-41页 |
2.5.1 原始TiH_2粉末的热分解行为分析 | 第33-34页 |
2.5.2 不同加热氧化温度对TiH_2热分解行为的影响 | 第34-37页 |
2.5.3 Al_2O_3包覆TiH_2的实验研究 | 第37-41页 |
2.6 本章小结 | 第41-43页 |
3 新型缓释发泡剂的热分解行为及其发泡性能研究 | 第43-58页 |
3.1 引言 | 第43页 |
3.2 实验部分 | 第43-46页 |
3.2.1 主要实验原料 | 第43-44页 |
3.2.2 实验工艺流程与主要实验设备 | 第44-45页 |
3.2.3 性能测试与表征 | 第45-46页 |
3.3 结果与讨论 | 第46-57页 |
3.3.1 新型缓释材料的性能表征 | 第46-51页 |
3.3.2 采用新型缓释材料制备泡沫铝的探索性试验 | 第51-52页 |
3.3.3 工艺参数对闭孔泡沫铝性能的影响 | 第52-57页 |
3.4 本章小结 | 第57-58页 |
4 基于缓释发泡剂的闭孔泡沫铝工程化制备研究 | 第58-72页 |
4.1 引言 | 第58页 |
4.2 闭孔泡沫铝的全自动/半连续生产系统设计 | 第58-66页 |
4.2.1 新型复合模具的设计 | 第58-59页 |
4.2.2 半连续/全自动化操作生产线的设计 | 第59-65页 |
4.2.3 基于设计思路所制造的工业化生产线 | 第65-66页 |
4.3 基于新型缓释发泡剂的泡沫铝半连续工业化制备 | 第66-71页 |
4.3.1 闭孔泡沫铝的工业化制备原则工艺流程 | 第66-68页 |
4.3.2 基于新型缓释发泡剂的闭孔泡沫铝工业化生产 | 第68-71页 |
4.4 本章小结 | 第71-72页 |
5 采用新型缓释发泡剂所制备泡沫铝的性能表征 | 第72-94页 |
5.1 引言 | 第72页 |
5.2 实验部分 | 第72-74页 |
5.2.1 准静态压缩性能测试样品准备与测试方法 | 第72页 |
5.2.2 抗弯性能测试样品准备与测试方法 | 第72-73页 |
5.2.3 热学性能测试样品准备与测试方法 | 第73-74页 |
5.3 闭孔泡沫铝准静态压缩性能分析 | 第74-77页 |
5.3.1 闭孔泡沫铝的压缩应力-应变曲线特征 | 第75-76页 |
5.3.2 闭孔泡沫铝准静态压缩性能影响因素分析 | 第76-77页 |
5.4 闭孔泡沫铝材料的三点弯曲实验 | 第77-79页 |
5.5 闭孔泡沫铝热学性能分析 | 第79-92页 |
5.5.1 闭孔泡沫铝导热性能计算 | 第79-82页 |
5.5.2 闭孔泡沫铝结构建模 | 第82-86页 |
5.5.3 闭孔泡沫铝导热性能的影响因素分析 | 第86-92页 |
5.6 本章小结 | 第92-94页 |
6 结论与展望 | 第94-99页 |
6.1 结论 | 第94-97页 |
6.1.1 主要实验结论 | 第94-96页 |
6.1.2 论文主要创新点 | 第96-97页 |
6.2 展望 | 第97-9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99-110页 |
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| 第110-112页 |
致谢 | 第11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