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黄帝内经太素》针灸学术思想的研究
| 中文摘要 | 第5-7页 |
| Abstract | 第7-8页 |
| 综述 | 第10-21页 |
| 1. 《太素》作者及成书年代考 | 第10-12页 |
| 1.1 作者生平考 | 第10-11页 |
| 1.2 成书年代考 | 第11页 |
| 1.3 《太素》版本流传研究 | 第11-12页 |
| 2. 《太素》类编研究 | 第12-13页 |
| 3 《太素》的校训和音韵研究 | 第13-14页 |
| 3.1 校训研究工作 | 第13-14页 |
| 3.2 《太素》音韵理论研究工作 | 第14页 |
| 4. 《太素》经络、腧穴理论的研究 | 第14-15页 |
| 4.1 经络理论的研究 | 第14-15页 |
| 4.2 经络理论的研究 | 第15页 |
| 5. 《太素》的针灸治疗理论的研究 | 第15-16页 |
| 6. 《太素》的其他理论研究 | 第16-18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18-21页 |
| 前言 | 第21-22页 |
| 1. 杨上善生平及著作 | 第22-23页 |
| 2. 经络统穴释病、经脉调理虚实 | 第23-26页 |
| 2.1 经络统穴理论 | 第24-25页 |
| 2.2 经脉络脏腑循行释病 | 第25-26页 |
| 2.3 经脉调理重虚实 | 第26页 |
| 3. 阐发奇经八脉生理注释引经据典 | 第26-36页 |
| 3.1 奇经八脉定义 | 第27-28页 |
| 3.2 注释引经据典考证 | 第28-29页 |
| 3.3 督脉独特阐释 | 第29-35页 |
| 3.3.1 突出督脉受气血发挥功能 | 第29-30页 |
| 3.3.2 督脉多受风邪 | 第30页 |
| 3.3.3 督脉考证方法 | 第30-31页 |
| 3.3.4 督脉循行路径为两条 | 第31页 |
| 3.3.5 对男女生殖系统作用相同 | 第31-32页 |
| 3.3.6 主治二阴病症 | 第32-35页 |
| 附:考证杨上善“隐曲”一词注释“大小便”解 | 第32-35页 |
| 3.3.7 督脉与任脉易混淆 | 第35页 |
| 3.4 任脉 | 第35-36页 |
| 3.4.1 任脉多以血气为本 | 第35页 |
| 3.4.2 任脉促进生殖功能发育 | 第35-36页 |
| 3.4.3 促进男性第二性征发育 | 第36页 |
| 4. 腧穴释义定功能、统一规整 | 第36-40页 |
| 4.1 针灸腧穴考证 | 第36-37页 |
| 4.2 对腧穴异称统一及定位 | 第37-38页 |
| 4.3 腧穴穴名释义 | 第38-40页 |
| 4.4 腧穴释义定功能 | 第40页 |
| 5. 针灸治疗大法、调气为本 | 第40-43页 |
| 5.1 提出针灸治疗以调气为本 | 第40-41页 |
| 5.2 针法 | 第41-42页 |
| 5.2.1 针法因人而异 | 第41页 |
| 5.2.2 针刺寒热方法 | 第41-42页 |
| 5.2.3 明确腧穴针刺注意事项 | 第42页 |
| 5.3 灸法因人而异 | 第42页 |
| 5.4 临床疾病治疗灸针药并重理论 | 第42-43页 |
| 6. 《太素》研究要理性审视条文 | 第43-44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44-48页 |
| 结语 | 第48-49页 |
| 致谢 | 第49-50页 |
| 个人简历 | 第5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