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机械、仪表工业论文--机械制造工艺论文

软性磨粒流湍流强化加工方法研究

摘要第5-7页
ABSTRACT第7-8页
第1章 绪论第12-30页
    1.1 课题的来源第12页
    1.2 论文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2-13页
    1.3 流体光整加工方法的研究现状第13-20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光整加工方法研究现状第13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流体光整加工方法研究现状第14-19页
        1.3.3 软性磨粒流加工方法研究现状第19-20页
    1.4 流场强化基础理论的研究现状第20-27页
        1.4.1 固液两相流的研究现状第20-23页
        1.4.2 空化效应的研究现状第23-25页
        1.4.3 压力脉动的研究现状第25-27页
    1.5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第27-30页
第2章 软性磨粒流流场强化动力学模型第30-54页
    2.1 引言第30页
    2.2 湍流流场强化原理第30-33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软性磨粒流切削机理第30-31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几何强化原理第31-32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超声强化原理第32-33页
    2.3 软性磨粒流模型第33-47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颗粒的受力分析第33-35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磨粒流基本方程第35-39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湍流模型第39-45页
        2.3.4 多相流模型第45-47页
    2.4 声场耦合模型第47-50页
        2.4.1 超声波物理特性第47-48页
        2.4.2 超声空化的影响因素第48-49页
        2.4.3 软性磨粒流超声耦合第49-50页
    2.5 脉动监测方法第50-52页
    2.6 本章小结第52-54页
第3章 软性磨粒流流场强化加工数值模拟第54-86页
    3.1 引言第54页
    3.2 物理模型与边界条件第54-61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常规流道模型第54-56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流道几何增强模型第56-58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超声增强模型第58-60页
        3.2.4 流场监测数值模型第60-61页
    3.3 几何强化数值模拟与结果讨论第61-73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约束流道整体流场分布第61-66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流场分段特性分析第66-70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近壁区磨粒流特性分析第70-73页
    3.4 超声强化数值模拟与结果讨论第73-79页
        3.4.1 超声强化效果分析第73-77页
        3.4.2 超声激振频率讨论第77-79页
    3.5 流场脉动监测数值模拟与结果分析第79-84页
        3.5.1 流场脉动监测讨论第79-83页
        3.5.2 在线优化调控分析第83-84页
    3.6 本章小结第84-86页
第4章 软性磨粒流流场强化观测与加工实验第86-122页
    4.1 引言第86页
    4.2 实验平台搭建第86-93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观测实验平台第86-87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加工实验平台第87-92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脉动测控实验平台第92-93页
    4.3 观测实验结果与讨论第93-105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显微摄像观测结果第93-95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PIV观测结果第95-105页
    4.4 加工实验结果与讨论第105-117页
        4.4.1 几何强化加工实验第105-109页
        4.4.2 超声强化加工实验第109-117页
    4.5 脉动测控实验结果与讨论第117-119页
    4.6 本章小结第119-122页
第5章 结论与展望第122-126页
    5.1 结论第122-123页
    5.2 创新点第123页
    5.3 展望第123-126页
参考文献第126-134页
致谢第134-135页
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和成果第135页

论文共135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巴基斯坦旁遮普省南部农业小额贷款效益研究
下一篇:基于微型动量轮组的皮纳卫星姿态控制系统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