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建筑科学论文--建筑设计论文--民用建筑论文--行政建筑、办公建筑论文--政府办公楼论文

类型学视角下的行政办公建筑形态设计

摘要第1-6页
Abstract第6-9页
第一章 绪论第9-16页
   ·选题背景第9-11页
     ·反思建设过程中的经验及教训第10页
     ·全球化语境下建筑地域性特征的重新认识第10-11页
   ·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1-12页
     ·研究目的第11页
     ·研究意义第11-12页
   ·研究范畴第12-13页
     ·行政办公建筑的理解第12-13页
     ·研究范围界定第13页
   ·国内外行政办公建筑研究现状第13-14页
     ·国外研究动态第13页
     ·国内研究动态第13-14页
   ·研究内容与方法第14页
     ·研究内容第14页
     ·研究方法第14页
   ·论文框架第14-16页
第二章 建筑类型学理论内容和指导意义第16-24页
   ·建筑类型学的认知第16-19页
     ·"类型"的基本概念第16页
     ·建筑学中的"类型"的含义第16-17页
     ·关于建筑类型学的认知第17-18页
     ·类型与原型第18-19页
   ·建筑类型学理论的发展第19-22页
     ·原型类型学第19-20页
     ·范型类型学第20页
     ·第三种类型学第20-21页
     ·三个类型学的比较第21-22页
   ·类型学理论的指导意义第22-24页
第三章 类型学视角下行政办公建筑的演变第24-44页
   ·西方行政办公建筑类型演变第24-30页
     ·西方传统行政办公建筑类型特征——开放与封闭的交替第24-27页
     ·近现代西方行政办公建筑类型特征——开放与多元第27-30页
   ·我国行政办公建筑类型演变第30-36页
     ·我国传统行政办公建筑类型特征——封闭的稳定结构第30-34页
     ·近代至改革开放前的行政办公建筑发展情况第34-36页
   ·中西方行政办公建筑的比较第36-43页
     ·中西方行政办公建筑中的人文思想第37-39页
     ·中西方行政办公建筑空间形态的比较第39-43页
   ·小结第43-44页
第四章 类型学视角下的行政办公建筑设计趋势第44-53页
   ·行政办公建筑空间类型转换—社会背景因素第44-46页
     ·市民社会意识的崛起第44页
     ·地域文化与地域特色第44-46页
     ·文化功能需求第46页
   ·行政办公建筑空间类型转换——功能价值的重新定位第46-49页
     ·行政办公建筑功能的重新理解第46-47页
     ·行政办公建筑的城市意义及功能第47-49页
   ·行政办公建筑新类型设想第49-53页
     ·打破单一的"中轴对称、择中而立"式第49-50页
     ·复合开放型行政中心第50页
     ·地域特色的行政中心第50-53页
第五章 类型学视角下的行政办公建筑形态设计第53-70页
   ·设计原则第53-58页
     ·设计尺度第53-54页
     ·设计原则第54-58页
   ·设计方法第58-60页
     ·类型的选择—第一步第59页
     ·类型的转换—第二步第59-60页
   ·具体实践第60-63页
     ·构思立意第60-62页
     ·设计手法第62-63页
   ·国内实例分析第63-70页
     ·杭州市民中心第63-65页
     ·西安新城行政中心第65-68页
     ·小结第68-70页
结语第70-72页
参考文献第72-74页
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74-75页
致谢第75页

论文共75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混凝土收缩和温度时变效应耦合作用研究
下一篇:现代办公建筑室内环境生态设计的探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