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无线电电子学、电信技术论文--无线通信论文--无线电中继通信、微波通信论文

散射环境变化的室内时变TR-UWB信道特性研究

摘要第5-6页
ABSTRACT第6-7页
第一章 绪论第10-18页
    1.1 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第10-11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超宽带技术的发展第10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时间反演技术的发展第10-11页
        1.1.3 时间反演超宽带技术的发展第11页
    1.2 时间反演超宽带信道的研究现状第11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超宽带信道的研究现状第11-12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时间反演超宽带信道的研究现状第12-14页
    1.3 本文研究的目的和主要内容第14-15页
    1.4 本文研究的主要方法第15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4.1 理论推导第15页
        1.4.2 测量方法第15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4.3 仿真方法第16页
    1.5 本文的主要工作与结构安排第16-18页
第二章 仿真工具介绍以及仿真平台的选择第18-33页
    2.1 仿真原理-时域有限差分方法概述第18-25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麦克斯韦旋度方程的时域有限差分形式第18-20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时域有限差分方法在直角坐标系中的三维公式第20-24页
        2.1.3 时域有限差分方法的数值稳定性第24-25页
        2.1.4 时域有限差分方法的吸收边界条件第25页
    2.2 两种仿真平台的介绍和选择第25-32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仿真平台 1第25-26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仿真平台 2第26-27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仿真平台的比较和选取第27-28页
        2.2.4 深度检验平台1的精度并优化效率第28-32页
    2.3 本章小结第32-33页
第三章 TR-UWB信道参数以及仿真设计第33-44页
    3.1 TR-UWB信道特性参数第33-35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信道冲激响应第33-34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均方根延迟扩展第34页
        3.1.3 时间压缩率第34-35页
        3.1.4 聚焦增益第35页
        3.1.5 空间相关系数第35页
    3.2 仿真概述第35-37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仿真资源占用情况第35-36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仿真模型及环境设定第36-37页
    3.3 仿真流程第37-41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散射体移动模式分类第38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散射体移动模式 1第38-40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散射体移动模式 2第40-41页
    3.4 观察点设计第41-43页
    3.5 本章小结第43-44页
第四章 室内时变TR-UWB信道特性数据分析第44-80页
    4.1 目标点信道特性第44-49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散射体移动模式1时目标点的信道特性第44-47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散射体移动模式2时目标点的信道特性第47-49页
    4.2 观察点信道特性第49-59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散射体移动模式1时观察点的信道特性第49-54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散射体移动模式2时观察点的信道特性第54-59页
    4.3 散射体移动轨迹改变时的信道特性第59-74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散射体移动模式1时观察点的信道特性第59-68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散射体移动模式2时观察点的信道特性第68-74页
    4.4 混合情况的信道特性第74-78页
        4.4.1 散射体移动模式1时观察点的信道特性第74-76页
        4.4.2 散射体移动模式2时观察点的信道特性第76-78页
    4.5 本章小结第78-80页
第五章 全文总结及展望第80-82页
    5.1 本文的主要贡献第80-81页
    5.2 下一步工作展望第81-82页
致谢第82-83页
参考文献第83-88页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第88-89页

论文共89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2-6GHz宽带微波信号相干光传输关键技术研究
下一篇:提高无损音频编码实时CD录音速度的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