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0-14页 |
1.1 视频编码及码率控制技术的发展 | 第10-12页 |
1.2 本文主要工作 | 第12-13页 |
1.3 本论文的结构安排 | 第13-14页 |
第二章 H.264/SVC视频编码标准及其关键技术 | 第14-25页 |
2.1 H.264/SVC视频编码介绍 | 第14页 |
2.2 H.264/SVC的可伸缩性 | 第14-18页 |
2.2.1 时间可伸缩性 | 第14-16页 |
2.2.2 空间可伸缩性 | 第16-17页 |
2.2.3 质量可伸缩性 | 第17-18页 |
2.3 H.264/SVC的码率控制技术 | 第18-21页 |
2.3.1 GOP级码率分配 | 第18-19页 |
2.3.2 帧级码率控制 | 第19-21页 |
2.3.3 基本单元级码率控制 | 第21页 |
2.4 视频传输技术 | 第21-24页 |
2.4.1 流媒体系统简介 | 第21-22页 |
2.4.2 流媒体传输协议 | 第22-24页 |
2.5 本章小结 | 第24-25页 |
第三章 基于HIERARCHICAL B帧结构的恒定码率控制技术 | 第25-35页 |
3.1 相关背景介绍 | 第25页 |
3.2 基于HIERARCHICAL B帧的恒定码率控制 | 第25-31页 |
3.2.1 GOP级比特分配 | 第25-26页 |
3.2.2 GOP内帧级比特分配 | 第26-27页 |
3.2.3 QP值计算 | 第27-30页 |
3.2.4 码率控制流程 | 第30-31页 |
3.3 测试结果与分析 | 第31-34页 |
3.3.1 率失真对比 | 第31-33页 |
3.3.2 编码视频平均码率对比 | 第33-34页 |
3.4 本章小结 | 第34-35页 |
第四章H.264/SVC恒定质量码率控制技术 | 第35-49页 |
4.1 VBR和恒定质量码率控制介绍 | 第35-37页 |
4.2 时域基本层(T0层)码率控制 | 第37-39页 |
4.2.1 初始QP选择 | 第37-38页 |
4.2.2 时域T0层P帧质量控制控制算法 | 第38-39页 |
4.3 时域增强层质量控制 | 第39-40页 |
4.4 空间增强层的质量控制 | 第40-41页 |
4.5 实验结果 | 第41-48页 |
4.5.1 HIERARCHICAL B帧结构码率控制对比 | 第41-44页 |
4.5.2 空间增强层码率控制对比 | 第44-48页 |
4.6 本章小结 | 第48-49页 |
第五章 编码视频的RTP传输 | 第49-68页 |
5.1 背景介绍 | 第49页 |
5.2 AVC编码视频的RTP传输 | 第49-57页 |
5.2.1 H.264/AVC码流组成 | 第49-50页 |
5.2.2 AVC编码视频的RTP打包 | 第50-52页 |
5.2.3 AAC音频的RTP打包 | 第52-54页 |
5.2.4 音视频同步 | 第54-57页 |
5.3 SVC编码视频的RTP传输 | 第57-63页 |
5.3.1 SVC码流结构 | 第57页 |
5.3.2 RTP打包SVC码流 | 第57-60页 |
5.3.3 自适应层间切换 | 第60-63页 |
5.4 测试结果与分析 | 第63-67页 |
5.4.1 音视频同步测试 | 第63-65页 |
5.4.2 SVC层级切换测试 | 第65-67页 |
5.5 本章小结 | 第67-68页 |
第六章 结论 | 第68-70页 |
6.1 本文的主要贡献 | 第68页 |
6.2 下一步工作的展望 | 第68-70页 |
致谢 | 第70-7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1-74页 |
攻读硕士期间的研究成果 | 第74-7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