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4-5页 |
| Abstract | 第5-6页 |
| 绪论 | 第9-17页 |
| 0.1 研究背景及现状 | 第9-13页 |
| 0.1.1 研究背景 | 第9页 |
| 0.1.2 研究现状 | 第9-13页 |
| 0.2 研究方法及意义 | 第13-14页 |
| 0.2.1 研究方法 | 第13页 |
| 0.2.2 研究意义 | 第13-14页 |
| 0.3 相关概念的界定 | 第14-17页 |
| 0.3.1 传统媒体概念简介 | 第14-15页 |
| 0.3.2 自媒体概念简介 | 第15-17页 |
| 第1章 传统媒体和自媒体新闻传播特点分析 | 第17-25页 |
| 1.1 传统媒体的新闻传播特点分析 | 第17-20页 |
| 1.1.1 传统媒体的传播优势 | 第17-19页 |
| 1.1.2 传统媒体的传播劣势 | 第19-20页 |
| 1.2 自媒体的新闻传播特点分析 | 第20-25页 |
| 1.2.1 自媒体的传播优势 | 第20-21页 |
| 1.2.2 自媒体的传播劣势 | 第21-25页 |
| 第2章 自媒体与传统媒体互补的基本表征 | 第25-29页 |
| 2.1 大众传播与人际传播的融合 | 第25-26页 |
| 2.2 传播过程中讨论环节的引入 | 第26-27页 |
| 2.3 受众参与拟态环境的建构 | 第27-29页 |
| 第3章 基于 5W 模式的自媒体与传统媒体的互补性分析 | 第29-37页 |
| 3.1 拉斯韦尔 5W 模式内涵及其延伸 | 第29-30页 |
| 3.2 自媒体与传统媒体的互补性分析 | 第30-37页 |
| 3.2.1 传播者角色的互补 | 第30-31页 |
| 3.2.2 新闻内容涵盖面的互补 | 第31-33页 |
| 3.2.3 媒介形态的互补 | 第33-34页 |
| 3.2.4 受众群范围的互补 | 第34-35页 |
| 3.2.5 传播效果的互补 | 第35-37页 |
| 第4章 自媒体与传统媒体新闻传播互补的意义 | 第37-43页 |
| 4.1 传播者方面 | 第37-38页 |
| 4.1.1 扩大新闻传播者的概念 | 第37-38页 |
| 4.1.2 改变传播者价值的判断 | 第38页 |
| 4.2 新闻内容方面 | 第38-39页 |
| 4.2.1 拓宽新闻内容的涵盖面积 | 第38-39页 |
| 4.2.2 弱化新闻内容的把关制度 | 第39页 |
| 4.3 新闻媒介方面 | 第39-40页 |
| 4.3.1 改变新闻媒介的传播形式 | 第39-40页 |
| 4.3.2 促进媒介平台的发展变革 | 第40页 |
| 4.4 受众方面 | 第40-41页 |
| 4.5 传播效果方面 | 第41-43页 |
| 4.5.1 推动舆论监督功能的实现 | 第41页 |
| 4.5.2 促使信息对等局面的产生 | 第41-42页 |
| 4.5.3 促进媒介对话时代的形成 | 第42-43页 |
| 结语 | 第43-44页 |
| 注释 | 第44-46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46-49页 |
| 致谢 | 第49-50页 |
|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| 第5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