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缩略词列表 | 第8-9页 |
前言 | 第9-10页 |
第一章 文献综述 | 第10-33页 |
1.1 硫醚氧化成砜合成方法的研究进展 | 第10-17页 |
1.1.1 氧化剂为双氧水的研究进展 | 第10-17页 |
1.1.2 小结 | 第17页 |
1.2 含不同活性基团的化合物生物活性进展 | 第17-33页 |
1.2.1 含 1,3,4-噁二唑类基团化合物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| 第17-25页 |
1.2.2 含砜类基团化合物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| 第25-27页 |
1.2.3 含 2-氯5亚甲基吡啶基团化合物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| 第27-28页 |
1.2.4 含 2-氯5亚甲基噻唑基团化合物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| 第28-29页 |
1.2.5 含 3,4-二甲氧基2亚甲基吡啶基团化合物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| 第29-30页 |
1.2.6 含N,N-二甲基磺酰胺基基团化合物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| 第30页 |
1.2.7 含N,N-二甲基2乙基氨基基团化合物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| 第30-31页 |
1.2.8 小结 | 第31-33页 |
第二章 设计思想及其合成路线 | 第33-36页 |
2.1 论文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| 第33页 |
2.2 本课题设计思路 | 第33-34页 |
2.3 合成路线 | 第34-36页 |
第三章 实验部分 | 第36-58页 |
3.1 实验所用仪器和试剂 | 第36页 |
3.2 中间体的合成及氧化条件的筛选 | 第36-40页 |
3.2.1 中间体 2-甲硫基5芳香基-1,3,4-噁二唑 (VI) 的合成 | 第36-37页 |
3.2.2 氧化条件的初步筛选 | 第37-38页 |
3.2.3 最佳氧化条件的筛选 | 第38-39页 |
3.2.4 最佳氧化条件放大试验 | 第39-40页 |
3.3 中间体的合成及目标化合物的合成 | 第40-55页 |
3.3.1 中间体取代芳香酯 (III) 的合成 | 第40-41页 |
3.3.2 中间体取代芳香酰肼 (IV) 的合成 | 第41-43页 |
3.3.3 中间体 2-巯基5取代芳香基-1,3,4-噁二唑 (V) 的合成 | 第43-44页 |
3.3.4 目标化合物VIII的合成 | 第44-45页 |
3.3.5 目标化合物VIII的理化及波谱数据 | 第45-55页 |
3.4 目标化合物的生物活性测试方法 | 第55-58页 |
3.4.1 目标化合物对细菌病菌的离体活性测定方法 | 第55-56页 |
3.4.2 目标化合物对真菌病菌的离体活性测定方法 | 第56-58页 |
第四章 结果与讨论 | 第58-69页 |
4.1 氧化条件筛选结果及讨论 | 第58-62页 |
4.1.1 氧化条件初筛结果及讨论 | 第58-59页 |
4.1.2 最佳氧化条件筛选结果及讨论 | 第59-61页 |
4.1.3 最佳氧化条件放大试验结果及讨论 | 第61-62页 |
4.2 目标化合物的生物活性测试结果 | 第62-67页 |
4.2.1 目标化合物对水稻白叶枯病菌的离体抑菌活性结果 | 第62-65页 |
4.2.2 部分目标化合物对六种真菌的离体抑菌活性结果 | 第65-67页 |
4.3 波谱数据讨论 | 第67-69页 |
第五章 结论 | 第69-71页 |
5.1 主要结论 | 第69页 |
5.2 创新点 | 第69-70页 |
5.3 不足之处 | 第70-71页 |
致谢 | 第71-7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2-79页 |
附录 | 第79-86页 |
(一) 课题来源 | 第79页 |
(二) 论文发表情况 | 第79页 |
(三) 附图和附表 | 第79-8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