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医药、卫生论文--中国医学论文--中药学论文--中药化学论文--化学分析与鉴定论文

一点红化学成分分离、分析及抗氧化活性研究

摘要第4-6页
ABSTRACT第6-7页
目录第8-12页
第一章 绪论第12-25页
    1.1 一点红概述第12页
    1.2 一点红化学成分研究进展第12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黄酮类第12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生物碱类第13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挥发油及脂溶性化学成分第13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2.4 其他化学成分第14页
    1.3 一点红的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研究进展第14-17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抗肿瘤作用第14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抗氧化作用第15页
        1.3.3 消炎镇痛作用第15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3.4 抑菌和抗病毒作用第16-17页
        1.3.5 毒性作用第17页
        1.3.6 其他作用第17页
        1.3.7 一点红的临床应用第17页
    1.4 植物酚类物质概述第17-19页
    1.5 酚酸类化合物概述第19-22页
        1.5.1 酚酸类化合物的功能作用第19-21页
        1.5.2 酚酸类化合物提取方法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1.5.3 酚酸类化合物分离提纯方法第22页
    1.6 天然产物抗氧化研究进展第22-23页
    1.7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第23-25页
第二章 一点红药材化学成分的分离鉴定第25-39页
    2.1 仪器与材料第25页
    2.2 一点红药材的提取第25页
    2.3 一点红化学成分的分离纯化第25-28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硅胶层析柱预处理第25-26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LH-20葡聚糖凝胶柱预处理第26-28页
    2.4 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分离纯化一点红化学成分第28-32页
        2.4.1 样品溶液的配制第28页
        2.4.2 分析液相色谱条件第28-29页
        2.4.3 分离纯化部位筛选第29-31页
        2.4.4 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分离提纯样品Ⅱ第31-32页
    2.5 结果与讨论第32-38页
        2.5.1 HPLC检测化合物2-5号第32-35页
        2.5.2 化合物1-5的结构鉴定第35-38页
    2.6 本章小结与讨论第38-39页
        2.6.1 小结第38页
        2.6.2 讨论第38-39页
第三章 RP-HPLC同时测定一点红中五种酚酸类化合物含量第39-52页
    3.1 实验仪器,试剂与材料第39页
    3.2 色谱检测条件的建立第39-41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流动相的选择第39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检测波长的选择第39-41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色谱条件的确定第41页
    3.3 一点红样品的提取条件考察第41-43页
    3.4 溶液的配制第43-44页
        3.4.1 标准品溶液的配置第43页
        3.4.2 样品溶液的配制第43-44页
    3.5 线性关系考察第44页
    3.6 方法学考察第44页
        3.6.1 精密度实验第44页
        3.6.2 稳定性实验第44页
        3.6.3 重复性实验第44页
    3.7 一点红中化学成分含量的测定第44-45页
    3.8 结果与讨论第45-51页
        3.8.1 正交实验结果分析第45-46页
        3.8.2 标准曲线的绘制第46-47页
        3.8.3 精密度试验第47-48页
        3.8.4 稳定性试验第48-49页
        3.8.5 重复性试验第49页
        3.8.6 一点红中化学成分含量的测定第49-51页
    3.9 本章小结与讨论第51-52页
        3.9.1 小结第51页
        3.9.2 讨论第51-52页
第四章 一点红化学成分的抗氧化活性研究第52-63页
    4.1 实验材料、试剂与仪器第52-53页
    4.2 样品的制备第53-54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乙酸乙酯部位的制备第53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溶液的配制第53-54页
    4.3 DPPH自由基清除研究第54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DPPH自由基清除反应时间研究第54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测定第54页
    4.4 对轻基自由基的清除能力测定第54-55页
    4.5 Fe~(3+)还原能力的测定第55-56页
    4.6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56-61页
        4.6.1 清除DPPH反应动力学研究第56-58页
        4.6.2 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测定第58-59页
        4.6.3 对羟基自由基的清除能力测定第59-60页
        4.6.4 Fe~(3+)还原能力的测定第60-61页
    4.7 本章小结与讨论第61-63页
        4.7.1 小结第61页
        4.7.2 讨论第61-63页
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第63-65页
    5.1 结论第63页
    5.2 展望第63-65页
参考文献第65-69页
附录第69-86页
    附录Ⅰ spss软件计算DPPH自由基清除率IC50第69-74页
    附录Ⅱ spss软件计算·OH自由基清除率IC50第74-79页
    附录Ⅲ 化合物1的波谱数据第79-80页
    附录Ⅳ 化合物2的波谱数据第80-82页
    附录Ⅴ 化合物3的波谱数据第82-83页
    附录Ⅵ 化合物4的波谱数据第83-85页
    附录VII 化合物5的波谱数据第85-86页
致谢第86-87页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87页

论文共87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女贞子生品和酒炙品不同提取物降血糖作用的初步研究
下一篇:半夏厚朴汤抗抑郁的代谢组学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