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8-16页 |
1.1 课题来源及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| 第8-9页 |
1.2 国内外对脑功能检测技术研究的现状及分析 | 第9-14页 |
1.2.1 脑功能检测技术的对比分析 | 第10-12页 |
1.2.2 国内外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检测血氧含量的研究现状 | 第12页 |
1.2.3 国内外文献综述的简析 | 第12-14页 |
1.3 主要研究内容 | 第14-16页 |
第2章 近红外光谱技术的检测原理 | 第16-28页 |
2.1 人体组织的血氧参数 | 第16-17页 |
2.2 生物组织的光学特性参数 | 第17-21页 |
2.2.1 折射率 | 第17-18页 |
2.2.2 吸收系数 | 第18-19页 |
2.2.3 散射系数 | 第19-20页 |
2.2.4 各向异性因子 | 第20-21页 |
2.3 近红外光谱技术测量血液参数的原理 | 第21-24页 |
2.3.1 脑血流的调节机制 | 第21页 |
2.3.2 朗伯-比尔定律 | 第21-22页 |
2.3.3 修正的朗伯-比尔定律 | 第22-23页 |
2.3.4 光在组织中的输运理论 | 第23-24页 |
2.4 脑组织对近红光的吸收特性 | 第24-26页 |
2.4.1 HbO2、Hb 对近红外的吸收特性 | 第24-25页 |
2.4.2 大脑外层组织结构对近红光的吸收性 | 第25-26页 |
2.5 血红蛋白浓度相对变化量参数的测量 | 第26页 |
2.6 本章小结 | 第26-28页 |
第3章 基于近红外的脑功能检测系统的硬件设计 | 第28-41页 |
3.1 系统总体设计方案 | 第28页 |
3.2 传感器探头设计 | 第28-33页 |
3.2.1 光源的选型 | 第28-30页 |
3.2.2 光电探测器 | 第30-32页 |
3.2.3 探头布局设计 | 第32-33页 |
3.3 主机系统设计 | 第33-37页 |
3.3.1 光源驱动电路 | 第33-34页 |
3.3.2 模拟电路设计 | 第34-35页 |
3.3.3 单片机的选型 | 第35-37页 |
3.4 软件设计 | 第37-40页 |
3.4.1 下位机软件设计 | 第37-38页 |
3.4.2 上位机软件设计 | 第38-40页 |
3.5 本章小结 | 第40-41页 |
第4章 脑功能成像系统的性能测试和在体实验 | 第41-51页 |
4.1 系统的性能测试 | 第41-44页 |
4.1.1 系统暗噪声的测试 | 第41-42页 |
4.1.2 系统稳定性的测试 | 第42-44页 |
4.1.3 系统干扰性测试 | 第44页 |
4.2 在体脑血氧检测 | 第44-48页 |
4.2.1 在体前臂阻断实验 | 第45-46页 |
4.2.2 N-back 实验 | 第46-48页 |
4.3 临床检测 | 第48-50页 |
4.4 本章小结 | 第50-51页 |
结论 | 第51-5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2-56页 |
致谢 | 第5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