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1-8页 |
ABSTRACT | 第8-11页 |
绪论 | 第11-13页 |
第一章 历代对周部族史诗的阐释 | 第13-30页 |
第一节 春秋战国时期的周部族史诗阐释 | 第13-21页 |
第二节 汉唐时期对周部族史诗的阐释 | 第21-25页 |
第三节 《诗集传》对周部族史诗的阐释 | 第25-27页 |
第四节 近代学者对周部族史诗的阐释 | 第27-30页 |
第二章 周部族史诗的主题考解 | 第30-39页 |
第一节《生民》:歌颂周族始祖后稷的降生及贡献 | 第30-32页 |
第二节 《公刘》:歌颂领袖公刘的迁移贡献 | 第32-33页 |
第三节 《绵》:歌颂领袖古公亶父的迁居贡献 | 第33-35页 |
第四节 《皇矣》:歌颂太王、太伯、王季及文王的贡献 | 第35-37页 |
第五节 《大明》:歌颂文王奠基、武王灭商的过程 | 第37-39页 |
第三章 周部族史诗的历史解读 | 第39-46页 |
第一节 《生民》:周部族起源史 | 第39-40页 |
第二节 《公刘》:周部族迁徙史 | 第40-42页 |
第三节 《绵》:周部族的二次迁徙史 | 第42-44页 |
第四节 《皇矣》、《大明》:西周史 | 第44-46页 |
第四章 周部族史诗的文化解读 | 第46-56页 |
第一节 农业文明的折射 | 第46-49页 |
第二节 宗教文化的结晶 | 第49-52页 |
第三节 周部族史诗中蕴含的民族精神 | 第52-56页 |
第五章 周部族史诗的文学解读 | 第56-65页 |
第一节 周部族史诗的叙事特点 | 第56-59页 |
第二节 周部族史诗的语言特点 | 第59-63页 |
第三节 周部族史诗的结构特点 | 第63-65页 |
第六章 周部族史诗的影响 | 第65-70页 |
第一节 周部族史诗对后来神话作品的影响 | 第65-66页 |
第二节 周部族史诗对《史记》的影响 | 第66-70页 |
结语 | 第70-71页 |
注释 | 第71-7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7-79页 |
致谢 | 第79-80页 |
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| 第8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