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9-28页 |
1.1 水富营养化问题 | 第9-10页 |
1.2 强化生物除磷理论的研究现状 | 第10-21页 |
1.2.1 强化生物除磷的原理 | 第10-11页 |
1.2.2 强化生物除磷的生化代谢特征 | 第11-14页 |
1.2.3 强化生物除磷系统的微生物研究进展 | 第14-16页 |
1.2.4 影响因素研究 | 第16-21页 |
1.3 强化生物除磷工艺的研究进展 | 第21-25页 |
1.4 课题研究意义与研究内容 | 第25-28页 |
1.4.1 课题研究意义 | 第25-27页 |
1.4.2 研究内容 | 第27-28页 |
第2章 不同葡萄糖/乙酸盐比对单级好氧生物除磷工艺长期运行效果的影响 | 第28-37页 |
2.1 前言 | 第28-29页 |
2.2 材料与方法 | 第29-30页 |
2.2.1 实验装置及运行方法 | 第29页 |
2.2.2 污水水质 | 第29页 |
2.2.3 分析项目和方法 | 第29-30页 |
2.2.4 分析仪器和设备 | 第30页 |
2.3 结果与讨论 | 第30-36页 |
2.3.1 反应器长期运行的除磷效果 | 第30-32页 |
2.3.2 反应器稳定运行时的反应性能 | 第32-34页 |
2.3.3 稳定阶段的系统污泥观察 | 第34-36页 |
2.4 小结 | 第36-37页 |
第3章 不同葡萄糖/乙酸盐比对单级好氧生物除磷工艺典型周期除磷效果的影响 | 第37-49页 |
3.1 前言 | 第37页 |
3.2 材料与方法 | 第37-40页 |
3.2.1 实验装置及运行方法 | 第37-38页 |
3.2.2 接种污泥和污水水质 | 第38页 |
3.2.3 分析项目和方法 | 第38-40页 |
3.2.4 分析仪器和设备 | 第40页 |
3.3 结果与讨论 | 第40-48页 |
3.3.1 单级好氧生物除磷系统典型周期的pH变化 | 第40-41页 |
3.3.2 单级好氧生物除磷系统反应器典型周期的PO_4~(3-)、COD、糖原和PHAs的浓度变化 | 第41-45页 |
3.3.3 本研究中单级好氧生物除磷系统的内碳源积累与转化的讨论 | 第45-48页 |
3.4 小结 | 第48-49页 |
第4章 不同葡萄糖/乙酸盐比对生物除磷系统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| 第49-66页 |
4.1 前言 | 第49页 |
4.2 材料和方法 | 第49-52页 |
4.2.1 实验装置和污水水质 | 第49-50页 |
4.2.2 接种污泥和实验方法 | 第50页 |
4.2.3 分析项目和方法 | 第50-52页 |
4.2.4 分析仪器和设备 | 第52页 |
4.3 结果与讨论 | 第52-65页 |
4.3.1 A/O-SBR反应器长期运行的处理效果分析 | 第52-57页 |
4.3.2 改为单级好氧生物除磷工艺后反应器的运行效果分析 | 第57-58页 |
4.3.3 A/O-SBR污泥样品的DGGE图谱及分析 | 第58-61页 |
4.3.4 单级好氧生物除磷系统污泥的微生物群落变化及DGGE图谱分析. | 第61-65页 |
4.4 小结 | 第65-66页 |
第5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66-68页 |
5.1 结论 | 第66-67页 |
5.2 展望 | 第67-6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8-75页 |
致谢 | 第75-76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| 第7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