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1-10页 |
ABSTRACT | 第10-12页 |
序言 | 第12-14页 |
第一章 我国现行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的解读 | 第14-18页 |
一、法律规定 | 第14-15页 |
二、实践做法 | 第15-16页 |
三、优势和存在的问题 | 第16-18页 |
第二章 构建先行解决民事赔偿制度的必要性和意义 | 第18-21页 |
一、必要性 | 第18页 |
二、意义 | 第18-21页 |
第三章 先行解决民事赔偿制度的构建 | 第21-28页 |
一、国外犯罪行为致害赔偿的诉讼模式 | 第21-22页 |
二、我国先行解决民事赔偿制度的构建 | 第22-28页 |
(一) 先行民事诉讼的类型及特点 | 第22-23页 |
(二) 我国显性先民后刑模式的构建 | 第23-26页 |
(三) 我国隐性先民后刑模式的构建 | 第26-28页 |
第四章 先行解决民事赔偿可能遇到的障碍及其克服 | 第28-36页 |
一、显性先民后刑的障碍及克服 | 第28-30页 |
(一) 被告人诉讼权利的保护问题 | 第28页 |
(二) 民事赔偿裁判的执行问题 | 第28-29页 |
(三) 先行民事诉讼裁判结果与俟后刑事判决的关系 | 第29页 |
(四) 先行民事诉讼应否交纳诉讼费用的问题 | 第29-30页 |
二、隐性先民后刑的障碍及克服 | 第30-36页 |
(一) 防止"花钱买刑"的错误倾向 | 第30-31页 |
(二) 防止将加害方逼入生活困境引发新矛盾 | 第31-33页 |
(三) 根据被告人的实际经济能力决定赔偿金额 | 第33-34页 |
(四) 加强先行民事赔偿的调解工作 | 第34页 |
(五) 实行刑事与民事法官轮岗提高附带民事案件审理能力 | 第34-36页 |
第五章 现行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的完善 | 第36-45页 |
一、附带民事诉讼制度应予保留和完善 | 第36-37页 |
二、精神损害不宜纳入附带民事赔偿范围 | 第37-40页 |
三、附带民事赔偿的执行应予加强 | 第40页 |
四、财产刑与附带民事赔偿的相互关系 | 第40-42页 |
五、先行民事赔偿与国家补偿救助制度的相互衔接 | 第42-43页 |
六、强制罪犯在服刑期间及释放后履行赔偿义务有失妥当 | 第43-45页 |
结语 | 第45-4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6-49页 |
致谢 | 第49-50页 |
附录 | 第5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