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3-4页 |
Abstract | 第4页 |
目录 | 第5-7页 |
1 绪论 | 第7-12页 |
1.1 研究背景及意义 | 第7-8页 |
1.2 研究内容和结构 | 第8-9页 |
1.3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| 第9-11页 |
1.4 本文创新点 | 第11-12页 |
2 理论回顾与文献综述 | 第12-18页 |
2.1 出口企业是否存在生产率优势 | 第12-13页 |
2.2 出口企业生产率优势来源 | 第13-15页 |
2.3 吸收能力、出口强度与企业生产率 | 第15-18页 |
3 估计方法及变量说明 | 第18-27页 |
3.1 估计模型 | 第18-20页 |
3.2 Levinsohn-Petrin 方法测算全要素生产率 | 第20-23页 |
3.3 面板分位数回归方法 | 第23-24页 |
3.4 变量描述及数据说明 | 第24-25页 |
3.5 数据来源及说明 | 第25-27页 |
4 典型事实分析 | 第27-33页 |
4.1 描述性统计 | 第27-28页 |
4.2 中国企业的出口参与度状况 | 第28-29页 |
4.3 出口企业与非出口企业的对比分析 | 第29-31页 |
4.4 出口强度与生产率二维图 | 第31-33页 |
5 实证结果分析与稳健性检验 | 第33-46页 |
5.1 出口企业生产率优势检验结果 | 第33-36页 |
5.2 出口优势来源检验 | 第36-41页 |
5.3 出口强度、吸收能力与生产率 | 第41-43页 |
5.4 拓展模型:吸收能力对出口活动的调节作用检验 | 第43-46页 |
6 结论与建议 | 第46-49页 |
6.1 研究结论 | 第46-47页 |
6.2 政策建议 | 第47-48页 |
6.3 研究不足及展望 | 第48-4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9-53页 |
在校期间发表论文 | 第53页 |
攻读硕士期间参与课题项目 | 第53-54页 |
致谢 | 第5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