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农业科学论文--植物保护论文--有害植物及其清除论文--杂草论文

油菜及其伴生杂草种苗对光温变化的响应差异

摘要第6-8页
ABSTRACT第8-9页
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2-23页
    1.1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2页
    1.2 油菜生产概况第12-13页
    1.3 油菜田伴生杂草发生概况及危害第13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油菜田伴生杂草发生概况第13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油菜田伴生杂草危害第13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3.3 气候变化对油菜田杂草发生的影响研究进展第15-16页
    1.4 气候变化对植物及杂草生长的影响第16-23页
        1.4.1 近年来气候变化概况第16页
        1.4.2 气候变化影响植物的机理第16-17页
        1.4.3 温度对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第17-19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4.3.1 温度对种子萌发的影响第17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4.3.2 温度对幼苗生长的影响第17-18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4.3.3 温度对供试杂草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第18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4.3.4 温度与植物的抗逆性第18-19页
        1.4.4 光照对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第19-23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4.4.1 光照对种子萌发的影响第19-20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4.4.2 光照对幼苗生长的影响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4.4.3 光照对供试杂草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第21-23页
第二章 温度变化对油菜及其伴生杂草种苗生长的影响第23-35页
    2.1 材料和方法第23-24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材料第23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方法第23-24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1.2.1 温度变化对种苗生长影响的试验第23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1.2.2 温度变化对幼苗抗逆生理指标影响的试验第23-24页
        2.1.3 数据处理第24页
    2.2 结果与分析第24-31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温度变化对供试材料种子萌发的影响第24-25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温度变化对供试材料幼苗生长的影响第25-27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2.2.1 温度变化对供试材料根系生长的影响第25-27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2.2.2 温度变化对供试材料地上部分生长的影响第27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温度变化对供试材料生理特性的影响第27-31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2.3.1 温度变化对杂草幼苗丙二醛含量的影响第27-29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2.3.2 温度变化对杂草幼苗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第29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2.3.3 温度变化对杂草幼苗保护酶活性的影响第29-31页
    2.3 小结与讨论第31-35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不同供试杂草对温度变化表现出明显的适应性差异第31-32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反枝苋对极端高温表现出较强的适应性第32-33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灰绿藜对高温表现出较强的适应性第33页
        2.3.4 野燕麦与播娘蒿对极端低温表现出较强的适应性应性第33-34页
        2.3.5 供试油菜品种‘秦优 10 号’对温度变化有很好的适应能力第34-35页
第三章 光照变化对油菜及其伴生杂草的影响第35-43页
    3.1 材料和方法第35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材料第35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方法第35页
        3.1.3 数据处理第35页
    3.2 结果与分析第35-40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光照变化对供试材料种子萌发的影响第35-37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光照变化对供试材料幼苗生长的影响第37-40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2.2.1 光照变化对供试材料根系生长的影响第37-38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2.2.2 光照变化对供试材料地上部分生长的影响第38-40页
    3.3 小结与讨论第40-43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不同供试杂草对光照变化表现出明显的适应性差异第40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反枝苋对强光具有良好的适应性第40-41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灰绿藜对强光具有良好的适应性第41页
        3.3.4 播娘蒿和野燕麦对弱光具有良好的适应性第41-42页
        3.3.5 供试油菜品种对光照变化无明显响应差异第42-43页
第四章 结论第43-44页
参考文献第44-51页
附录第51-52页
致谢第52-53页
作者简介第53页

论文共53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西北半湿润区冬小麦及夏玉米对不同水肥措施响应差异研究
下一篇:普通小麦—柔软滨麦草衍生后代M8664-3抗条锈病基因的分子作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