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0-19页 |
1.1 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 | 第10-11页 |
1.1.1 研究背景 | 第10-11页 |
1.1.2 问题提出 | 第11页 |
1.2 研究目的和意义 | 第11-12页 |
1.2.1 研究目的 | 第11-12页 |
1.2.2 研究意义 | 第12页 |
1.3 国内外研究综述 | 第12-17页 |
1.3.1 国外研究综述 | 第12-15页 |
1.3.2 国内研究综述 | 第15-17页 |
1.4 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 | 第17-19页 |
1.4.1 研究方法 | 第17页 |
1.4.2 研究内容 | 第17-19页 |
第2章 移动通信行业竞合模式及政府规制的相关理论 | 第19-31页 |
2.1 竞合模式的相关理论 | 第19-24页 |
2.1.1 竞合模式概念界定 | 第19页 |
2.1.2 竞合模式基本特点 | 第19-21页 |
2.1.3 竞合模式的必然趋势 | 第21-23页 |
2.1.4 竞合模式的基本模式 | 第23-24页 |
2.2 影响竞合模式的因素 | 第24-27页 |
2.2.1 移动通信业的特殊性 | 第24页 |
2.2.2 移动通信市场结构 | 第24-25页 |
2.2.3 消费者权益 | 第25-26页 |
2.2.4 竞争环境 | 第26-27页 |
2.3 政府在移动通信产业中的作用分析 | 第27-28页 |
2.3.1 建立移动通信产业发展所需要的市场环境 | 第27页 |
2.3.2 协调移动通信行业企业间的冲突 | 第27-28页 |
2.4 政府规制策略选择的影响因素 | 第28-30页 |
2.4.1 移动通信行业规制的目标 | 第28-30页 |
2.4.2 政府规制的弊端 | 第30页 |
2.5 本章小结 | 第30-31页 |
第3章 威海市移动通信市场竞争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| 第31-43页 |
3.1 威海移动通信市场竞争现状 | 第31-38页 |
3.1.1 移动通信市场比较 | 第31-32页 |
3.1.2 移动通信运营市场收入比较 | 第32-33页 |
3.1.3 移动通信行业固定资产比较 | 第33-34页 |
3.1.4 业务资费比较 | 第34-35页 |
3.1.5 市场营销比较 | 第35-37页 |
3.1.6 渠道建设比较 | 第37-38页 |
3.2 移动通信市场竞争存在的问题 | 第38-40页 |
3.2.1 基础设施重复建设 | 第38页 |
3.2.2 无序价格战 | 第38-39页 |
3.2.3 竞争不完全 | 第39-40页 |
3.2.4 恶性竞争 | 第40页 |
3.3 威海移动通信市场竞争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| 第40-42页 |
3.3.1 移动通信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 | 第40-41页 |
3.3.2 相关法规不完善 | 第41-42页 |
3.4 本章小结 | 第42-43页 |
第4章 国外发达国家经验借鉴 | 第43-50页 |
4.1 美国经验 | 第43-46页 |
4.1.1 美国移动通信产业发展历程 | 第43-44页 |
4.1.2 美国移动通信规制的特点 | 第44-45页 |
4.1.3 美国移动通信规制的经验总结 | 第45-46页 |
4.2 英国经验 | 第46-49页 |
4.2.1 英国移动通信产业发展历程 | 第46-47页 |
4.2.2 英国移动通信规制特点 | 第47-48页 |
4.2.3 英国移动通信规制的经验总结 | 第48-49页 |
4.3 本章小结 | 第49-50页 |
第5章 威海市移动通信产业竞合模式设计及政府规制策略选择 | 第50-60页 |
5.1 设计竞合模式的制度支撑 | 第50-53页 |
5.1.1 产权体制 | 第50-51页 |
5.1.2 管理制度 | 第51-52页 |
5.1.3 科技创新制度 | 第52-53页 |
5.2 威海市竞合模式的选择 | 第53-57页 |
5.2.1 威海竞合模式分析 | 第53-55页 |
5.2.2 威海市竞合模式的设计 | 第55-57页 |
5.3 政府规制对策和建议 | 第57-59页 |
5.3.1 明确政府角色 | 第57页 |
5.3.2 完善规制制度 | 第57-58页 |
5.3.3 行业规范 | 第58-59页 |
5.3.4 市场规范 | 第59页 |
5.4 本章小结 | 第59-60页 |
结论 | 第60-6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1-65页 |
后记 | 第65-66页 |
个人简历 | 第6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