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电工技术论文--电工材料论文--绝缘材料、电介质及其制品论文--绝缘子和套管论文

特高压主变套管设备引下线及接线端子力学性能研究

摘要第4-6页
Abstract第6-7页
1 绪论第12-20页
    1.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2-14页
    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4-18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高压套管安全监测系统研究及工程故障分析第14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高压套管设计研究第16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高压套管结构性能研究第16-18页
    1.3 存在问题及本文拟开展的研究内容第18-20页
2 某特高压变电站高压套管接线柱模型受力情况分析第20-41页
    2.1 某特高压变电站接线柱密封破坏事故介绍第20-21页
    2.2 分析方法及基本参数第21-27页
    2.3 金具结构形式受力特点初步分析第27-28页
    2.4 风荷载计算第28-32页
        2.4.1 高压套管引线体系风荷载计算规范选取第28-30页
        2.4.2 风荷载加载计算第30-32页
    2.5 有限元模型可信性验证第32-37页
        2.5.1 羊角形有限元模型验证第32-34页
        2.5.2 一字形有限元模型验证第34-37页
    2.6 静力荷载作用下接线柱力学仿真分析第37-39页
        2.6.1 羊角形第37页
        2.6.2 一字形第37-38页
        2.6.3 羊角形和一字形金具形式下模型对比分析第38-39页
    2.7 本章小结第39-41页
3 高压套管引线系统静力优化分析第41-68页
    3.1 引线吊点位置优化第41-44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吊点偏移0m条件下主要金具受力情况分析第42-43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吊点偏移3m条件下主要金具受力情况分析第43页
        3.1.3 吊点偏移5m条件下主要金具受力情况分析第43-44页
        3.1.4 吊点偏移时接线柱受力情况分析第44页
    3.2 引线形式优化第44-48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引下线连接方式第44-45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II字形引线结构有限元模拟第45-46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II字形形式下吊点偏移数据计算第46-48页
    3.3 整跨模型上引线偏移位置分析第48-51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整跨模型的建模与加载第48-50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整跨模型上引线偏移计算结果分析第50-51页
    3.4 接线柱结构优化设计第51-58页
        3.4.1 人字形引线模型接线柱优化第52-55页
        3.4.2 II字形引线模型接线柱优化第55-58页
        3.4.3 人字形、II字形引线形式下接线柱优化对比分析第58页
    3.5 安装应力检测分析第58-67页
        3.5.1 检测装置及测量方法介绍第58-60页
        3.5.2 安装工况的有限元模型介绍第60-61页
        3.5.3 人字形引线安装工况分析第61-65页
        3.5.4 II字形引线安装工况分析第65-67页
    3.6 本章小结第67-68页
4 高压套管引线系统风致动力响应分析第68-108页
    4.1 模态分析第68-72页
    4.2 风速时程的模拟第72-79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脉动风特性第72-76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风速时程模拟第76-79页
    4.3 高压套管引线系统模型风致动力响应时程分析第79-84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人字形引线模型风致动力响应时程分析第80-82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II字形引线模型动力时程分析第82-83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高压套管引线系统模型计算结果分析第83-84页
    4.4 整跨高压套管引线系统模型动力时程分析第84-89页
        4.4.1 整跨人字形引线模型动力时程分析第85-86页
        4.4.2 整跨II字形引线模型动力时程分析第86-87页
        4.4.3 整跨高压套管引线系统模型计算结果分析第87-88页
        4.4.4 整跨高压套管引线系统模型动静力计算结果分析第88-89页
    4.5 不同风速下整跨高压套管模型的动力时程分析第89-104页
        4.5.1 10m/s风速下套管模型动力时程分析第89-92页
        4.5.2 15m/s风速下套管模型动力时程分析第92-94页
        4.5.3 20m/s风速下套管模型动力时程分析第94-97页
        4.5.4 25m/s风速下套管模型动力时程分析第97-99页
        4.5.5 30m/s风速下套管模型动力时程分析第99-102页
        4.5.6 不同风速下接线柱最大应力对比分析第102-104页
    4.6 接线柱破坏轨迹分析第104-107页
    4.7 本章小结第107-108页
5 结论与展望第108-110页
    5.1 结论第108-109页
    5.2 展望第109-110页
参考文献第110-114页
致谢第114-115页
个人简历、硕士期间学术成果第115页

论文共115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聚吡咯/镍基复合物的合成及其在超级电容器中性能研究
下一篇:压强对有机—无机杂化钙钛矿材料电子结构调制的第一性原理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