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3-4页 |
英文摘要 | 第4-5页 |
1 绪论 | 第8-14页 |
1.1 引言 | 第8-9页 |
1.2 并联电容器故障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9-13页 |
1.2.1 保护方法 | 第9-10页 |
1.2.2 并联电容器故障分析现状 | 第10-12页 |
1.2.3 存在的问题 | 第12-13页 |
1.3 论文的主要工作 | 第13-14页 |
2 电容器组不平衡保护方式与定值计算 | 第14-30页 |
2.1 各类熔丝保护分析 | 第14-17页 |
2.2 常用的不平衡保护接线方式 | 第17-18页 |
2.3 不平衡保护定值计算分析 | 第18-25页 |
2.3.1 相电压差动保护整定计算 | 第18-20页 |
2.3.2 开口三角电压保护整定计算 | 第20-21页 |
2.3.3 双星形不平衡电流保护整定计算 | 第21-23页 |
2.3.4 桥式电流差动保护整定计算 | 第23-25页 |
2.4 初始不平衡值分析 | 第25-29页 |
2.4.1 相差保护初始不平衡计算 | 第26页 |
2.4.2 开.电压保护初始不平衡 | 第26-27页 |
2.4.3 双星形不平衡电流保护初始不平衡 | 第27-28页 |
2.4.4 桥差不平衡电流初始不平衡 | 第28-29页 |
2.5 本章小结 | 第29-30页 |
3 并联电容器组元件故障与电压分布仿真 | 第30-54页 |
3.1 仿真分析 | 第30-48页 |
3.1.1 相电压差动保护仿真 | 第30-36页 |
3.1.2 开.三角电压保护仿真 | 第36-41页 |
3.1.3 中线不平衡电流保护仿真 | 第41-44页 |
3.1.4 桥差电流保护仿真 | 第44-48页 |
3.2 四种不平衡保护对比分析 | 第48-49页 |
3.3 开.三角电压保护故障相判别方法 | 第49-51页 |
3.4 本章小节 | 第51-54页 |
4 并联电容器组电抗率的分析 | 第54-66页 |
4.1 谐波电流放大分析及谐振理论 | 第54-57页 |
4.1.1 谐波对电容器影响及串抗率选择存在的问题 | 第54-55页 |
4.1.2 谐波放大理论分析 | 第55-57页 |
4.2 串抗率选择分析 | 第57-61页 |
4.2.1 举例研究分析 | 第57-60页 |
4.2.2 初步串抗率的工程选取方法 | 第60-61页 |
4.3 计算软件的开发 | 第61-64页 |
4.3.1 Lab VIEW软件介绍 | 第61页 |
4.3.2 软件展示 | 第61-64页 |
4.4 本章小结 | 第64-66页 |
5 电容器组频繁跳闸实例分析 | 第66-84页 |
5.1 重庆市某城区电容器组使用情况调查统计 | 第66-68页 |
5.2 故障原因分析 | 第68-75页 |
5.2.1 整定值分析 | 第69-70页 |
5.2.2 谐波分析 | 第70-72页 |
5.2.3 不平衡初始值分析 | 第72-75页 |
5.3 电容器单元解剖实验分析 | 第75-83页 |
5.3.1 试验前后电容值和损耗因子测量 | 第76-77页 |
5.3.2 直流耐压试验 | 第77-78页 |
5.3.3 电容单元解剖 | 第78-83页 |
5.4 本章小结 | 第83-84页 |
6 结论与展望 | 第84-86页 |
6.1 结论 | 第84-85页 |
6.2 展望 | 第85-86页 |
致谢 | 第86-8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8-92页 |
附录 | 第92页 |
A.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专利目录 | 第92页 |
B. 作者在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负责的科研项目 | 第9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