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的村庄环境治理研究--以江苏省新沂市杜湖村为例
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第一章 导论 | 第10-17页 |
1.1 研究背景、目的和意义 | 第10-12页 |
1.1.1 研究的背景 | 第10-11页 |
1.1.2 研究的目的 | 第11页 |
1.1.3 研究的意义 | 第11-12页 |
1.2 研究的理论依据 | 第12-13页 |
1.2.1 多元治理理论 | 第12页 |
1.2.2 公共产品理论 | 第12-13页 |
1.2.3 人居环境科学理论 | 第13页 |
1.3 国内外研究概况 | 第13-16页 |
1.3.1 国内研究概况 | 第13-15页 |
1.3.2 国外研究概况 | 第15页 |
1.3.3 研究评述 | 第15-16页 |
1.4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| 第16页 |
1.4.1 研究思路 | 第16页 |
1.4.2 研究方法 | 第16页 |
1.5 本研究的创新点 | 第16-17页 |
第二章 美丽乡村建设对村庄环境的要求 | 第17-21页 |
2.1 美丽乡村建设提出的背景 | 第17-18页 |
2.1.1 农业文明保护和传承需要 | 第17页 |
2.1.2 乡村文化的涵养和更新需要 | 第17页 |
2.1.3 乡村环境的改善和发展需要 | 第17-18页 |
2.2 美丽乡村建设对村庄环境的基本要求 | 第18-21页 |
2.2.1 村容村貌整洁 | 第18页 |
2.2.2 生态环境优美 | 第18-19页 |
2.2.3 公共设施配套 | 第19页 |
2.2.4 环保机制完善 | 第19-21页 |
第三章 杜湖村村庄环境治理措施与成效 | 第21-25页 |
3.1 杜湖村辖区概况 | 第21页 |
3.2 杜湖村环境治理措施 | 第21-23页 |
3.2.1 建立管理机制 | 第21-22页 |
3.2.2 创新工作方法 | 第22页 |
3.2.3 建立环保队伍 | 第22-23页 |
3.2.4 管理和引导同步 | 第23页 |
3.3 杜湖村环境治理取得的成效 | 第23-25页 |
3.3.1 环境治理开展情况 | 第23-24页 |
3.3.2 环境治理实现目标 | 第24页 |
3.3.3 环境治理村民满意度 | 第24-25页 |
第四章 杜湖村环境治理存在问题及原因 | 第25-30页 |
4.1 杜湖村环境治理存在的问题 | 第25-26页 |
4.1.1 村民参与村庄环境治理意识不高 | 第25页 |
4.1.2 村庄格局破坏,乡村风貌流失 | 第25-26页 |
4.1.3 村庄环境治理缺乏配套基础设施 | 第26页 |
4.1.4 村庄环境治理反弹现象明显 | 第26页 |
4.2 杜湖村环境治理存在问题的原因 | 第26-30页 |
4.2.1 村民的主观能动性未能充分发挥 | 第26-28页 |
4.2.2 村庄环境治理缺乏总体性规划 | 第28页 |
4.2.3 政府行为方式存在不足 | 第28-29页 |
4.2.4 村庄环境保护机制缺失 | 第29-30页 |
第五章 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村庄环境治理策略 | 第30-38页 |
5.1 美丽乡村背景下村庄环境治理的理念 | 第30-31页 |
5.1.1 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的生态文明理念 | 第30页 |
5.1.2 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的以人为本理念 | 第30-31页 |
5.2 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村庄环境治理原则 | 第31-33页 |
5.2.1 因地制宜,整体规划 | 第31-32页 |
5.2.2 保护生态、提高意识 | 第32页 |
5.2.3 优化配置,突出特色 | 第32-33页 |
5.3 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村庄环境治理对策 | 第33-38页 |
5.3.1 坚持以人为本,尊重村民主体地位 | 第33-34页 |
5.3.2 坚持规划先行,完善治理长效机制 | 第34-36页 |
5.3.3 引入多元治理机制,转变政府行为方式 | 第36页 |
5.3.4 完善组织建设,健全环保机制 | 第36-3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38-40页 |
致谢 | 第40-41页 |
附录 | 第41-44页 |
作者简介 | 第4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