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7页 |
Abstract | 第7-9页 |
第一章 文献综述 | 第9-20页 |
第一节 艾滋病污名研究的相关概念 | 第9-11页 |
第二节 艾滋病污名的主要理论 | 第11-14页 |
第三节 艾滋病污名应对 | 第14-17页 |
第四节 艾滋病的污名研究方法 | 第17-20页 |
第二章 问题的提出和研究方法 | 第20-32页 |
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| 第20-21页 |
第二节 研究意义 | 第21-22页 |
第三节 研究方法 | 第22-32页 |
第三章 上海艾滋病病人和感染者的受污名影响和污名应对研究 | 第32-61页 |
第一节 污名感知 | 第32-44页 |
第二节 情绪体验 | 第44-49页 |
第三节 归因方式 | 第49-50页 |
第四节 自我信念 | 第50-51页 |
第五节 污名应对 | 第51-57页 |
第六节 反污名 | 第57-61页 |
第四章 总讨论 | 第61-67页 |
一、艾滋病污名形成的原因分析 | 第61-62页 |
二、污名感知与个人反污名的动态过程 | 第62-63页 |
三、自我信念作为污名感知和污名应对的核心机制 | 第63-64页 |
四、归因方式和污名应对 | 第64页 |
五、受多重因素影响的揭露行为 | 第64-65页 |
六、上海地区的艾滋病污名 | 第65页 |
七、对受污名影响的个体的干预策略 | 第65-66页 |
八、社会公益层面反污名的建议 | 第66-67页 |
第五章 研究总结与反思 | 第67-69页 |
第一节 个人感悟 | 第67页 |
第二节 研究不足 | 第67-68页 |
第三节 研究展望 | 第68-69页 |
附录 | 第69-74页 |
附录一 | 第69-70页 |
附录二:访谈同意书 | 第70-72页 |
附录三:访谈提纲 | 第72-7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4-77页 |
后记 | 第77-7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