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3-4页 |
abstract | 第4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7-10页 |
1.1 选题缘起 | 第7页 |
1.2 学科回顾 | 第7-9页 |
1.3 本文研究的创新点 | 第9-10页 |
第二章 生存生态:诗人例穷苦,天意遣奔逃 | 第10-22页 |
2.1 苏轼的文学基因 | 第10-15页 |
2.1.1 “全才”苏轼 | 第10-12页 |
2.1.2 苏轼文学创作的家族基因探微 | 第12-13页 |
2.1.3 苏轼文学创作的地理基因探微 | 第13-15页 |
2.2 文本创作与生命流程 | 第15-22页 |
2.2.1 积累期(1036-1073) | 第16-17页 |
2.2.2 成熟期(1074-1079) | 第17-19页 |
2.2.3 巅峰期(1080-1084) | 第19-20页 |
2.2.4 衰退期(1085-1101) | 第20-22页 |
第三章 政治生态: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 | 第22-36页 |
3.1 “京都情结” | 第22-27页 |
3.1.1 从“关系论”看苏轼与京都之缘 | 第22-24页 |
3.1.2 苏词中的“京都情结” | 第24-26页 |
3.1.3 “京都情结”之比较 | 第26-27页 |
3.2 从苏词的经典化看政治导向作用 | 第27-36页 |
3.2.1 苏词的精品现象 | 第28-30页 |
3.2.2 苏词的经典化过程 | 第30-33页 |
3.2.3 宋朝政治因素在苏词经典化过程中的作用 | 第33-36页 |
第四章 地域生态:却道,此心安处是吾乡 | 第36-45页 |
4.1 苏词中的自然景观 | 第36-40页 |
4.1.1 杭州自然景观 | 第36-37页 |
4.1.2 黄州自然景观 | 第37-39页 |
4.1.3 其他 | 第39-40页 |
4.2 苏词中的人文景观 | 第40-45页 |
4.2.1 杭州词中的人文景观 | 第40-41页 |
4.2.2 黄州词中的人文景观 | 第41-42页 |
4.2.3 其他 | 第42-45页 |
第五章 心灵生态:人生如梦,一樽还酹江月 | 第45-51页 |
5.1 苏词中的主流心态 | 第45-48页 |
5.1.1 入世心态:“会挽弯弓如满月,西北望,射天狼” | 第45-46页 |
5.1.2 流寓心态:“缥缈孤鸿影” | 第46-47页 |
5.1.3 隐逸心态:“此生无计老渔樵” | 第47-48页 |
5.2 苏词中的创作心理 | 第48-51页 |
5.2.1 交游需要 | 第48-49页 |
5.2.2 词体观念 | 第49-50页 |
5.2.3 个人价值 | 第50-51页 |
结语 | 第51-5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2-55页 |
个人简历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55-56页 |
致谢 | 第5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