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--化学论文--物理化学(理论化学)、化学物理学论文

新型铁、钴和镍[PSiP]-钳式配合物的合成及其催化性能研究

中文摘要第10-11页
ABSTRACT第11页
符号说明第13-14页
第一章 绪论第14-39页
    1.1 含硅化合物中硅氢键的活化第14-30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小分子硅烷中硅氢键的活化第14-20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[PSiP]钳式配体中硅氢键的活化第20-28页
        1.1.3 [NSiN]钳式配体中硅氢键的活化第28-30页
    1.2 含硅的钳式金属配合物在催化方面的应用第30-34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在不饱和键的硅氢化反应中的应用第30-33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在CO_2功能化反应中的应用第33-34页
    1.3 本课题组在硅氢键活化中已开展的工作第34-37页
    1.4 文献总结第37-38页
    1.5 立题依据第38-39页
第二章 结果与讨论第39-71页
    2.1 三甲基膦支持的铁,钴和镍对配体Ⅰ中Si-H键的活化第39-45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PSiP]钳式配体Ⅰ与Fe(PMe_3)_4反应第39-41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[PSiP]钳式配体Ⅰ与CoCl(PMe_3)_3反应第41-44页
        2.1.3 [PSiP]钳式配体Ⅰ与Ni(PMe_3)_4反应第44-45页
        2.1.4 小结第45页
    2.2 [PSiP]钳式金属氢化物催化性能的探究第45-58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[PSiP]钳式铁氢配合物催化性能的探究第45-52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[PSiP]钳式钴氯氢配合物催化性能的探究第52-57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小结第57-58页
    2.3 硅烯配体支持的钴化合物的性能探究第58-71页
        2.3.0 硅烯配体支持的钴化合物磁性和电化学性能的探究第58-61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硅烯配体支持的钴化合物在sonogashira偶联反应中催化性能的探究第61-63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硅烯配体支持的钴化合物在酰胺还原中催化性能的探究第63-69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硅烯配体支持的钴化合物在腈的氢化反应中催化性能的探究第69-70页
        2.3.4 小结第70-71页
第三章 实验部分第71-81页
    3.1 实验方法第71页
    3.2 试剂第71页
    3.3 表征方法第71页
    3.4 配体及原料的制备第71-81页
        3.4.1 二苯基膦氢的制备第71-72页
        3.4.2 C_6H_4(NHCH_2PPh_2)_2的制备第72页
        3.4.3 配体Ⅰ的制备第72页
        3.4.4 配体Ⅱ的制备第72-73页
        3.4.5 配体Ⅲ的制备第73页
        3.4.6 配合物2的制备第73页
        3.4.7 配合物7的制备第73页
        3.4.8 配合物1的制备第73-74页
        3.4.9 配合物3的制备第74页
        3.4.10 配合物4的制备第74页
        3.4.11 配合物8的制备第74-75页
        3.4.12 配合物9的制备第75页
        3.4.13 催化醛酮硅氢化第75页
        3.4.14 钻氯氢化合物3催化Sonogashira偶联反应第75-76页
        3.4.15 铁氢化合物1催化的酰胺还原反应第76-78页
        3.4.16 硅烯配体支持的钴化合物7催化的酰胺还原反应第78-81页
第四章 总结论第81-83页
    4.1 三甲基膦支持的铁,钴和镍对配体Ⅰ中Si-H键的活化第81页
    4.2 [PSiP]钳式金属氢化物的催化性能探究第81-82页
    4.3 硅烯配体支持的钴化合物催化性能的探究第82-83页
第五章 附录第83-130页
    5.1 晶体数据第83-84页
        5.1.1 配合物3的晶体数据第83-84页
    5.2 典型的红外谱图第84-87页
    5.3 典型的核磁谱图第87-127页
    5.4 典型的气相谱图第127页
    5.5 典型的EPR谱图第127-129页
    5.6 典型的循环伏安谱图第129-130页
参考文献第130-139页
致谢第139-140页
硕士期间发表文章情况第140-141页
附件第141页

论文共141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氮杂稠环化合物的设计、合成及性质研究
下一篇:以不同手性氨基酸衍生物为配体构筑的同手性配位聚合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