旧厂房再利用设计策略研究--以衡阳市第三塑料厂某一厂房为例
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页 |
1. 概述 | 第10-21页 |
1.1 课题研究的背景 | 第10-11页 |
1.1.1 我国旧厂房资源丰富 | 第10页 |
1.1.2 人们对旧厂房建筑再利用意愿强烈 | 第10页 |
1.1.3 人们审美的转变 | 第10-11页 |
1.1.4 课题研究的优势和自身情况 | 第11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1-17页 |
1.2.1 国外研究概况 | 第11-14页 |
1.2.2 国内研究概况 | 第14-17页 |
1.3 研究目的与意义 | 第17-19页 |
1.3.1 研究目的 | 第17-18页 |
1.3.2 研究意义 | 第18-19页 |
1.4 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| 第19-21页 |
1.4.1 研究内容 | 第19页 |
1.4.2 研究方法 | 第19-21页 |
2. 旧厂房建筑概述 | 第21-28页 |
2.1 我国旧厂房建筑风格 | 第21-22页 |
2.1.1 折衷主义厂房 | 第21页 |
2.1.2 仿苏式厂房 | 第21-22页 |
2.2 旧厂房建筑空间特点 | 第22-23页 |
2.2.1 空间超大尺度 | 第22页 |
2.2.2 室内空间方正 | 第22页 |
2.2.3 空间灵活 | 第22-23页 |
2.2.4 空间的模糊性 | 第23页 |
2.3 建筑构造元素 | 第23-25页 |
2.3.1 墙 | 第23页 |
2.3.2 屋面 | 第23-24页 |
2.3.3 窗 | 第24页 |
2.3.4 入口 | 第24-25页 |
2.3.5 地面 | 第25页 |
2.3.6 工业元素 | 第25页 |
2.4 改造优势 | 第25-26页 |
2.4.1 适应大众的审美心理 | 第25-26页 |
2.4.2 结构合理,墙体坚固 | 第26页 |
2.4.3 采光与通风条件好 | 第26页 |
2.4.4 建筑周边空旷 | 第26页 |
2.4.5 特定工厂元素 | 第26页 |
2.5 改造劣势 | 第26-27页 |
2.5.1 建筑外窗破旧 | 第26页 |
2.5.2. 建筑地面损坏严重 | 第26页 |
2.5.3 建筑项部破损漏水严重 | 第26页 |
2.5.4 建筑内墙受损严重 | 第26-27页 |
2.5.5 建筑周边环境恶劣 | 第27页 |
2.6 本章小结 | 第27-28页 |
3. 旧厂房建筑改造原则 | 第28-32页 |
3.1 设计改造原则 | 第28-31页 |
3.1.1 人情化原则 | 第28页 |
3.1.2 尊重地域文化和特色的原则 | 第28-29页 |
3.1.4 真实性原则 | 第29-30页 |
3.1.5 共生原则 | 第30页 |
3.1.6 环保与节能原则 | 第30-31页 |
3.2 本章小结 | 第31-32页 |
4. 建筑空间与构造元素改造处理方法 | 第32-49页 |
4.1 空间形态的再造 | 第32-35页 |
4.1.1 水平分隔 | 第32-33页 |
4.1.2 垂直分隔 | 第33-34页 |
4.1.3 建筑内部实体植入 | 第34页 |
4.1.4 扩充与利用室外空间 | 第34-35页 |
4.1.5 向上向下扩展空间 | 第35页 |
4.2 外墙 | 第35-40页 |
4.2.1 保存与修缮 | 第36页 |
4.2.2 新旧对比 | 第36-37页 |
4.2.3 艺术涂鸦 | 第37-38页 |
4.2.4 外包立面 | 第38页 |
4.2.5 墙面原有符号再利用 | 第38-39页 |
4.2.6 外墙绿化 | 第39-40页 |
4.3 屋面 | 第40-41页 |
4.3.1 保存与修缮 | 第40-41页 |
4.3.2 全面更新替换 | 第41页 |
4.4 窗 | 第41-43页 |
4.4.1 保存与修缮 | 第41页 |
4.4.2 全面更新替换 | 第41-42页 |
4.4.3 重新开窗 | 第42-43页 |
4.5 地面 | 第43-44页 |
4.5.1 全面更新 | 第43页 |
4.5.2 保留与修缮 | 第43-44页 |
4.6 入口 | 第44-46页 |
4.6.1 入口加建门厅 | 第44页 |
4.6.2 入口处增设构筑物 | 第44-45页 |
4.6.3 设置凹式入口 | 第45-46页 |
4.6.4 入口控制区域庭院化 | 第46页 |
4.7 设备与元素处理 | 第46-47页 |
4.7.1 元素保留与再利用 | 第47页 |
4.7.2 元素重新组合 | 第47页 |
4.8 室内绿化 | 第47-48页 |
4.9 本章小结 | 第48-49页 |
5. 案例分析 | 第49-65页 |
5.1 概述 | 第49-54页 |
5.1.1 衡阳市旧厂房资源丰富 | 第49-50页 |
5.1.2 城市区位因素优越 | 第50页 |
5.1.3 历史文化资源丰富 | 第50-51页 |
5.1.4 政府重视旧厂房保护 | 第51页 |
5.1.5 衡阳市旧厂房改造与利用现状 | 第51-52页 |
5.1.6 衡阳市第三塑料厂概述 | 第52-54页 |
5.2 旧厂房建筑与羽毛球馆的结合 | 第54-57页 |
5.2.1 羽毛球运动在衡阳市的概况 | 第54-55页 |
5.2.2 衡阳市羽毛球馆存在的问题 | 第55-56页 |
5.2.3 改造成羽毛球馆的优势 | 第56-57页 |
5.3 功能分区与建筑构造元素处理手法 | 第57-64页 |
5.3.1 功能分区 | 第57-58页 |
5.3.2 空间处理 | 第58-59页 |
5.3.3 墙的设计 | 第59-60页 |
5.3.4 屋面的设计与处理 | 第60-61页 |
5.3.5 窗的设计 | 第61页 |
5.3.6 地面的设计 | 第61-62页 |
5.3.7 入口设计 | 第62-63页 |
5.3.8 元素的利用与处理 | 第63页 |
5.3.9 室内绿化 | 第63-64页 |
5.4 本章小结 | 第64-65页 |
6. 结论与展望 | 第65-66页 |
6.1 结论 | 第65页 |
6.2 展望 | 第65-6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6-69页 |
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成果 | 第69-70页 |
致谢 | 第7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