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机械、仪表工业论文--仪器、仪表论文--光学仪器论文

巡天相机结构动力学分析与优化

摘要第4-6页
abstract第6-8页
第1章 绪论第16-26页
    1.1 引言第16页
    1.2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6-17页
    1.3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7-24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哈勃第三代广域照相机(WFC3)第17-19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欧几里得近红外光谱仪(NISP/Euclidinstrument)第19-22页
        1.3.3 国内对于光学平台支撑的研究第22-24页
        1.3.4 小结第24页
    1.4 论文总体框架第24-25页
    1.5 本章小结第25-26页
第2章 有限元动力学分析理论第26-32页
    2.1 引言第26页
    2.2 模态分析第26页
    2.3 频率响应分析第26-27页
    2.4 瞬态分析第27-28页
    2.5 随机振动第28-29页
    2.6 响应谱分析第29-30页
    2.7 本章小结第30-32页
第3章 巡天相机整体概述第32-36页
    3.1 巡天相机空间布局第32-33页
    3.2 巡天相机结构选材第33-34页
    3.3 巡天相机安装方式第34页
    3.4 本章小结第34-36页
第4章 微振动分析第36-50页
    4.1 微振动分析目的第36-37页
    4.2 像旋促动器微振动分析第37-39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消像旋原理第37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微振动分析第37-39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小结第39页
    4.3 制冷机微振动分析第39-48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隔振设计理论第39-40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巡天相机动态特性分析第40-42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制冷压缩机的振动特性第42-43页
        4.3.4 隔振参数设计第43页
        4.3.5 隔振效果分析第43-44页
        4.3.6 发射环境验证第44-48页
        4.3.7 结论第48页
    4.4 本章小结第48-50页
第5章 重力变形优化设计第50-58页
    5.1 优化目的第50页
    5.2 焦面组件Bipod柔性支撑设计第50-51页
    5.3 Bipod个数对支撑性能的影响第51-53页
    5.4 Bipod形式对支撑性能的影响第53-54页
    5.5 Bipod柔性片厚度对支撑性能的影响第54-56页
    5.6 本章小结第56-58页
第6章 发射动力学环境分析第58-78页
    6.1 巡天相机有限元模型建立第58-59页
    6.2 过载第59-60页
    6.3 频率响应第60-65页
        6.3.1 扫描率对正弦振动试验的影响第60-63页
        6.3.2 X向频率响应分析第63-64页
        6.3.3 Y向频率响应分析第64-65页
        6.3.4 Z向频率响应分析第65页
    6.4 随机振动第65-67页
    6.5 冲击第67-76页
        6.5.1 巡天相机发射冲击试验要求第67页
        6.5.2 冲击响应谱时域合成原理第67-68页
        6.5.3 各小波分量波形参数的确定第68-69页
        6.5.4 冲击响应谱算法第69-70页
        6.5.5 冲击时域波形优化第70-73页
        6.5.6 巡天相机冲击响应谱分析与瞬态响应分析第73-75页
        6.5.7 小结第75-76页
    6.6 本章小结第76-78页
第7章 总结与展望第78-80页
    7.1 总结第78-79页
    7.2 展望第79-80页
参考文献第80-83页
致谢第83-84页
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84页

论文共84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水生蔬菜型人工湿地处理乡镇生活污水研究
下一篇:基于定量金相学的GH738组织与超声信号间关系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