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3-4页 |
Abstract | 第4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9-15页 |
1.1 研究背景及意义 | 第9-11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1-13页 |
1.3 评价标准 | 第13-14页 |
1.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| 第14-15页 |
第二章 资料来源与方法 | 第15-16页 |
2.1 资料来源 | 第15页 |
2.1.1 大气污染物资料 | 第15页 |
2.1.2 气象因素资料 | 第15页 |
2.2 研究方法 | 第15-16页 |
2.2.1 时空分布 | 第15页 |
2.2.2 相关分析 | 第15-16页 |
第三章 我国大气污染物时空分布 | 第16-30页 |
3.1 我国监测城市分布概况 | 第16-19页 |
3.2 我国大气污染物空间分布 | 第19-22页 |
3.2.1 SO_2空间分布 | 第19-20页 |
3.2.2 NO_2空间分布 | 第20-21页 |
3.2.3 PM_(10)空间分布 | 第21-22页 |
3.3 我国大气污染物季节分布 | 第22-29页 |
3.3.1 SO_2季节分布 | 第22-25页 |
3.3.2 NO_2季节分布 | 第25-27页 |
3.3.3 PM_(10)季节分布 | 第27-29页 |
3.4 小结 | 第29-30页 |
第四章 东北地区大气污染物变化特征及其与气象因素的关系——以长春市为例 | 第30-37页 |
4.1 研究区域概况 | 第30-31页 |
4.2 气象因素变化特征 | 第31-32页 |
4.2.1 气象因素年变化特征 | 第31页 |
4.2.2 气象因素季节变化特征 | 第31-32页 |
4.3 大气污染物变化特征 | 第32-34页 |
4.3.1 大气污染物年变化特征 | 第32-33页 |
4.3.2 大气污染物季节变化特征 | 第33-34页 |
4.4 大气污染物与气象因素的相关分析 | 第34-36页 |
4.5 小结 | 第36-37页 |
第五章 华北地区大气污染物变化特征及其与气象因素的关系——以北京市为例 | 第37-44页 |
5.1 研究区域概况 | 第37-38页 |
5.2 气象因素变化特征 | 第38-39页 |
5.2.1 气象因素年变化特征 | 第38页 |
5.2.2 气象因素季节变化特征 | 第38-39页 |
5.3 大气污染物变化特征 | 第39-41页 |
5.3.1 大气污染物年变化特征 | 第39-40页 |
5.3.2 大气污染物季节变化特征 | 第40-41页 |
5.4 大气污染物与气象因素的相关分析 | 第41-43页 |
5.5 小结 | 第43-44页 |
第六章 西北地区大气污染物变化特征及其与气象因素的关系——以兰州市为例 | 第44-51页 |
6.1 研究区域概况 | 第44-45页 |
6.2 气象因素变化特征 | 第45-46页 |
6.2.1 气象因素年变化特征 | 第45页 |
6.2.2 气象因素季节变化特征 | 第45-46页 |
6.3 大气污染物变化特征 | 第46-48页 |
6.3.1 大气污染物年变化特征 | 第46-47页 |
6.3.2 大气污染物季节变化特征 | 第47-48页 |
6.4 大气污染物与气象因素的相关分析 | 第48-50页 |
6.5 小结 | 第50-51页 |
第七章 华东地区大气污染物变化特征及其与气象因素的关系——以上海市为例 | 第51-58页 |
7.1 研究区域概况 | 第51-52页 |
7.2 气象因素变化特征 | 第52-53页 |
7.2.1 气象因素年变化特征 | 第52页 |
7.2.2 气象因素季节变化特征 | 第52-53页 |
7.3 大气污染物变化特征 | 第53-55页 |
7.3.1 大气污染物年变化特征 | 第53-54页 |
7.3.2 大气污染物季节变化特征 | 第54-55页 |
7.4 大气污染物与气象因素的相关分析 | 第55-57页 |
7.5 小结 | 第57-58页 |
第八章 华南地区大气污染物变化特征及其与气象因素的关系——以海口市为例 | 第58-65页 |
8.1 研究区域概况 | 第58页 |
8.2 气象因素变化特征 | 第58-60页 |
8.2.1 气象因素年变化特征 | 第58-59页 |
8.2.2 气象因素季节变化特征 | 第59-60页 |
8.3 大气污染物变化特征 | 第60-62页 |
8.3.1 大气污染物年变化特征 | 第60-61页 |
8.3.2 大气污染物季节变化特征 | 第61-62页 |
8.4 大气污染物与气象因素的相关分析 | 第62-64页 |
8.5 小结 | 第64-65页 |
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65-67页 |
9.1 主要结论 | 第65-66页 |
9.2 展望与不足 | 第66-6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7-71页 |
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| 第70-71页 |
致谢 | 第7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