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医药、卫生论文--基础医学论文

基因工程法构建乳糖酶高产菌株及发酵条件优化的研究

CATALOG第7-10页
摘要第10-12页
ABSTRACT第12-13页
主要符号说明第14-15页
第一章 研究背景第15-27页
    1.1 乳糖酶的结构与作用机制第15-16页
    1.2 不同来源乳糖酶的酶学性质第16-19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细菌来源的乳糖酶第18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酵母菌来源的乳糖酶第18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霉菌来源的乳糖酶第18-19页
    1.3 产乳糖酶微生物的改造第19-20页
    1.4 乳糖酶的应用第20-22页
        1.4.1 治疗乳糖不耐症第20页
        1.4.2 提高乳制品质量第20页
        1.4.3 应用于发酵乳制品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 1.4.4 应用于乳清的处理与综合应用第21页
        1.4.5 应用于生产低聚半乳糖第21页
        1.4.6 在分子生物学中的应用第21-22页
    1.5 斯德毕赤酵母表达系统第22-26页
        1.5.1 毕赤酵母表达系统的优点第22页
        1.5.2 常用毕赤酵母宿主菌第22-23页
        1.5.3 常用毕赤酵母表达载体和元件第23-24页
        1.5.4 影响毕赤酵母表达外源蛋白的因素第24-26页
    1.6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26-27页
第二章 米曲霉乳糖酶的克隆及在毕赤酵母中的高效表达第27-46页
    2.1 材料第27-28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菌株与载体第27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试剂第27页
        2.1.3 培养基第27-28页
        2.1.4 仪器第28页
    2.2 方法第28-37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米曲霉乳糖酶基因的提取第28-32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米曲霉乳糖酶基因序列的分析与优化第32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乳糖酶基因在毕赤酵母中的表达第32-35页
        2.2.4 乳糖酶活性的测定第35-37页
    2.3 结果与讨论第37-45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米曲霉RNA的提取第37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米曲霉乳糖酶的克隆第37-38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乳糖酶基因序列分析第38页
        2.3.4 乳糖酶基因序列优化第38-41页
        2.3.5 乳糖酶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第41-42页
        2.3.6 制备毕赤酵母感受态细胞第42页
        2.3.7 重组酵母的构建及验证第42-43页
        2.3.8 目的蛋白的表达测定第43-45页
    2.4 本章小结第45-46页
第三章 毕赤酵母工程菌产乳糖酶发酵条件的优化第46-58页
    3.1 材料第46-47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菌株第46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试剂第46页
        3.1.3 培养基第46页
        3.1.4 仪器第46-47页
    3.2 方法第47-49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乳糖酶活力的测定第47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菌株活化与初筛第47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碳源对乳糖酶发酵的影响试验第47页
        3.2.4 碳源浓度对乳糖酶发酵的影响试验第47-48页
        3.2.5 氮源对乳糖酶发酵的影响试验第48页
        3.2.6 氮源浓度对乳糖酶发酵的影响试验第48页
        3.2.7 无机盐离子浓度对乳糖酶发酵的影响试验第48页
        3.2.8 发酵条件对乳糖酶发酵的影响试验第48页
        3.2.9 碳源流加速度对乳糖酶发酵的影响试验第48-49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0 50L发酵中试第49页
    3.3 结果与讨论第49-57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碳源对乳糖酶发酵的影响第49-50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碳源浓度对乳糖酶发酵的影响第50-51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氮源对乳糖酶发酵的影响第51-52页
        3.3.4 氮源浓度对乳糖酶酶活的影响第52-53页
        3.3.5 无机盐离子对乳糖酶酶活的影响第53-54页
        3.3.6 发酵条件对乳糖酶发酵的影响第54-55页
        3.3.7 碳源流加速度对乳糖酶发酵的影响第55-57页
        3.3.8 50L中试发酵分析第57页
    3.4 本章小结第57-58页
第四章 重组乳糖酶酶学性质的研究第58-66页
    4.1 材料第58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材料第58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试剂与溶液第58页
        4.1.3 仪器第58页
    4.2 方法第58-59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乳糖酶活力的测定第58-59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乳糖酶样品的纯化与制备第59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最适pH、pH稳定性的测定第59页
        4.2.4 最适温度、热稳定性的测定第59页
        4.2.5 金属离子及化学试剂对乳糖酶的影响第59页
    4.3 结果与讨论第59-64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乳糖酶样品的纯化与制备第59-61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最适pH、pH稳定性的测定第61-62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最适温度、热稳定性的测定第62-64页
        4.3.4 金属离子及化学试剂的影响第64页
    4.4 本章小结第64-66页
第五章 乳糖酶水解新鲜牛奶中乳糖的应用效果研究第66-72页
    5.1 材料第66页
        5.1.1 材料与试剂第66页
        5.1.2 仪器第66页
    5.2 方法第66-67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乳糖酶活力的测定第66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乳糖酶制剂的制备第66页
        5.2.3 低乳糖牛奶的制备第66-67页
        5.2.4 牛奶中乳糖含量的测定第67页
        5.2.5 乳糖水解率的计算第67页
    5.3 结果与讨论第67-70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乳糖酶制剂的制备第67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牛奶中乳糖含量的测定第67-69页
        5.3.3 在37℃条件下的乳糖水解率第69页
        5.3.4 在10℃和25℃条件下乳糖酶不同添加量对乳糖水解率的影响第69-70页
        5.3.5 低乳糖牛奶的感官表现第70页
    5.4 本章小结第70-72页
总结第72-75页
参考文献第75-85页
致谢第85-86页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86-87页
附表第87页

论文共87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某三甲医院护士创新行为及影响因素研究
下一篇:达玛烷型人参皂苷元结构修饰及其抗肿瘤活性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