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页 |
引言 | 第9-10页 |
一、 信息工具—食品安全监管的现实选择 | 第10-19页 |
(一) 信息工具的概述 | 第10-12页 |
1. 政府规制的概念 | 第10-11页 |
2. 规制工具的种类 | 第11-12页 |
(二) 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中要加强对信息工具的运用 | 第12-19页 |
1. 食品安全监管的含义 | 第12-13页 |
2. 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的现状 | 第13-14页 |
3. 信息工具在食品安全监管中的重要性 | 第14-16页 |
4. 食品安全监管中信息工具运用的制度体现 | 第16-19页 |
二、 食品安全溯源监管制度—平行信息工具的运用 | 第19-27页 |
(一) 食品安全溯源监管制度的概念 | 第19-20页 |
(二) 食品安全溯源监管制度的功能定位 | 第20-21页 |
1. 从源头上确保食品安全 | 第20页 |
2. 有效实现食品召回机制 | 第20-21页 |
3. 明确食品安全责任主体 | 第21页 |
(三) 我国食品安全溯源监管制度的构建 | 第21-27页 |
1. 建立完备的法律体系 | 第22-23页 |
2. 对食品生产经营者进行技术和财力支持 | 第23-24页 |
3. 设立统一的食品安全信息管理系统 | 第24-25页 |
4. 完善行政机关的监管工作 | 第25-27页 |
三、 食品安全强制性标识制度—平行信息工具的运用 | 第27-37页 |
(一) 食品安全强制性标识制度的概念 | 第27页 |
(二) 食品安全强制性标识的主要内容分析 | 第27-30页 |
1. 食品基本信息 | 第28页 |
2. 食品警示信息 | 第28-29页 |
3. 食品营养信息 | 第29-30页 |
(三) 食品安全强制性标识制度的功能定位 | 第30-32页 |
1. 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 | 第30-31页 |
2. 提高食品生产经营的质量 | 第31页 |
3. 预防食品安全纠纷的发生 | 第31-32页 |
4. 降低行政机关的监管成本 | 第32页 |
(四) 我国食品安全强制性标识制度的构建 | 第32-37页 |
1. 明确食品安全强制性标识的标准 | 第32-34页 |
2. 健全食品生产经营者的责任机制 | 第34-35页 |
3. 明确对相对人的救济途径 | 第35-36页 |
4. 完善法律规范和健全国家标准 | 第36-37页 |
四、 食品安全监管中的黑名单制度—自上而下信息工具的运用 | 第37-48页 |
(一) 食品安全监管中黑名单制度的概念 | 第37-38页 |
(二) 食品安全监管中黑名单制度的功能定位 | 第38-39页 |
1. 加大对违法者的惩戒力度 | 第38页 |
2. 减少违法行为的发生 | 第38-39页 |
3. 保障消费者的生命权和健康权 | 第39页 |
(三) 食品安全监管中黑名单制度的定性分析 | 第39-45页 |
1. 关于黑名单性质的几种观点 | 第39-42页 |
2. 食品安全监管中黑名单制度的定性 | 第42-45页 |
(四) 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中黑名单制度的构建 | 第45-48页 |
1. 明确立法中关于食品安全监管中黑名单制度的规定 | 第45-46页 |
2. 明确列入食品安全监管中黑名单制度的具体情形 | 第46页 |
3. 完善食品安全监管中黑名单制度程序性规定 | 第46-47页 |
4. 明确行政机关的责任和相对人的救济途径 | 第47-48页 |
五、 食品安全信息公开制度—自上而下信息工具的运用 | 第48-56页 |
(一) 食品安全信息公开制度的概念 | 第48-49页 |
(二) 我国食品安全信息公开制度的现状 | 第49-51页 |
1. 公布的食品安全信息的范围较窄 | 第49-50页 |
2. 食品安全信息公开的责任缺失 | 第50-51页 |
(三) 我国食品安全信息公开制度的构建 | 第51-56页 |
1. 明确食品安全信息公开的范围 | 第51-54页 |
2. 明确行政机关食品安全信息公开的责任 | 第54-56页 |
六、 食品安全有奖举报制度—自下而上信息工具的运用 | 第56-68页 |
(一) 食品安全有奖举报制度的概念 | 第56-57页 |
(二) 食品安全有奖举报制度的功能定位 | 第57-58页 |
1. 增强公民参与行政管理的积极性 | 第57页 |
2. 缓解行政机关执法资源的不足 | 第57-58页 |
(三) 食品安全有奖举报制度的定性分析 | 第58-62页 |
1. 民事行为与行政行为之辩 | 第58-59页 |
2. 食品安全有奖举报制度的行政行为类型分析 | 第59-62页 |
(四) 我国食品安全有奖举报制度的构建 | 第62-68页 |
1. 合理的设定给予奖金的规则 | 第63-65页 |
2. 健全对举报人的保护机制 | 第65-68页 |
结语 | 第68-6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9-73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成果 | 第73-74页 |
致谢 | 第74-7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