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3-4页 |
ABSTRACT | 第4-5页 |
目录 | 第6-8页 |
1. 绪论 | 第8-16页 |
1.1 选题的背景 | 第8页 |
1.2 选题的目的与意义 | 第8-9页 |
1.3 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 | 第9-14页 |
1.3.1 国外研究现状 | 第9-10页 |
1.3.2 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0-14页 |
1.3.3 简要评述 | 第14页 |
1.4 论文结构与研究方法 | 第14-16页 |
1.4.1 论文结构 | 第14-15页 |
1.4.2 研究方法 | 第15-16页 |
2. 金融创新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理论基础 | 第16-28页 |
2.1 金融创新的相关理论 | 第16-21页 |
2.1.1 金融创新的含义 | 第16-17页 |
2.1.2 金融创新的分类 | 第17-19页 |
2.1.3 金融创新的动因、扩散与效应 | 第19-21页 |
2.2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相关理论 | 第21-28页 |
2.2.1 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 | 第21-22页 |
2.2.2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内涵 | 第22-23页 |
2.2.3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主要手段 | 第23-24页 |
2.2.4 经济发展的主要理论概述及启示 | 第24-28页 |
3. 金融创新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作用分析 | 第28-38页 |
3.1 金融创新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作用路径 | 第28-32页 |
3.1.1 金融创新对金融发展的影响作用 | 第28-30页 |
3.1.2 金融发展对经济发展影响的模型分析 | 第30-31页 |
3.1.3 金融发展对经济发展的影响途径 | 第31-32页 |
3.2 金融创新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间接作用 | 第32-35页 |
3.2.1 动员储蓄功能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作用 | 第33-34页 |
3.2.2 信息生产功能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作用 | 第34页 |
3.2.3 风险管理功能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作用 | 第34-35页 |
3.2.4 公司控制功能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作用 | 第35页 |
3.3 金融创新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直接作用 | 第35-38页 |
3.3.1 金融创新刺激消费需求扩大 | 第36页 |
3.3.2 金融创新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| 第36-37页 |
3.3.3 金融创新推动技术创新 | 第37-38页 |
4. 海西经济区经济与金融发展现状分析 | 第38-52页 |
4.1 海西经济区经济发展概况及其特征 | 第38-42页 |
4.1.1 海西经济区经济增长规模及速度 | 第38-39页 |
4.1.2 海西经济区的产业结构发展状况及其特征 | 第39-40页 |
4.1.3 海西经济区居民收入水平及消费结构状况 | 第40-42页 |
4.2 海西经济区金融发展现状 | 第42-46页 |
4.2.1 海西经济区的主体福建省的金融发展概况 | 第42-44页 |
4.2.2 海西经济区主要城市的金融发展现状 | 第44-46页 |
4.3 海西经济区金融创新的现状 | 第46-49页 |
4.3.1 海西经济区金融制度的创新 | 第46-47页 |
4.3.2 海西经济区金融市场的创新 | 第47-48页 |
4.3.3 海西经济区金融业务的创新 | 第48-49页 |
4.4 金融创新对海西经济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影响 | 第49-52页 |
4.4.1 海西经济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要义及内涵 | 第49-50页 |
4.4.2 金融创新促进海西经济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作用表现 | 第50-52页 |
5. 金融创新对海西经济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作用的实证分析 | 第52-58页 |
5.1 数据来源及模型建立的假设 | 第52页 |
5.1.1 数据来源 | 第52页 |
5.1.2 模型建立的相关假设 | 第52页 |
5.2 金融发展水平对海西经济区经济发展的实证分析 | 第52-55页 |
5.2.1 指标设计 | 第52-53页 |
5.2.2 实证分析结果 | 第53-55页 |
5.3 金融创新对海西经济区经济发展的实证分析(以温州为例) | 第55-58页 |
5.3.1 民间融资对温州区域经济发展的回归分析 | 第55-56页 |
5.3.2 温州民间融资对正规金融影响的回归分析 | 第56-58页 |
6 结论与政策建议 | 第58-62页 |
6.1 结论 | 第58页 |
6.2 政策建议 | 第58-6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2-66页 |
致谢 | 第66-6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