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4-6页 |
Abstract | 第6-8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2-19页 |
1.1 研究背景 | 第12-13页 |
1.2 文献综述 | 第13-18页 |
1.2.1 相关概念 | 第13页 |
1.2.2 PPD 的病因和表现 | 第13-14页 |
1.2.3 PPD 的诊断标准 | 第14页 |
1.2.4 PPD 的分类 | 第14页 |
1.2.5 PPD 的影响 | 第14-15页 |
1.2.6 PPD 患者的评估内容 | 第15页 |
1.2.7 PPD 的筛查方法 | 第15-16页 |
1.2.8 PPD 的干预方法 | 第16-17页 |
1.2.9 PPD 的全程干预 | 第17-18页 |
1.2.10 干预的意义 | 第18页 |
1.3 研究目的与意义 | 第18-19页 |
第2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| 第19-22页 |
2.1 研究设计类型 | 第19页 |
2.2 研究对象 | 第19-20页 |
2.2.1 样本的选择 | 第19页 |
2.2.2 样本量选取 | 第19页 |
2.2.3 抽样方法 | 第19-20页 |
2.3 研究方法 | 第20-21页 |
2.3.1 研究工具 | 第20页 |
2.3.2 调查问卷的赋值方法 | 第20页 |
2.3.3 资料发放与收集方法 | 第20页 |
2.3.4 统计学处理与分析 | 第20-21页 |
2.4 质量控制 | 第21-22页 |
2.4.1 问卷设计 | 第21页 |
2.4.2 问卷调查 | 第21页 |
2.4.3 数据录入 | 第21-22页 |
第3章 结果 | 第22-31页 |
3.1 调查对象的一般资料 | 第22-23页 |
3.2 调查问卷的信效度分析 | 第23-24页 |
3.2.1 信度分析 | 第23-24页 |
3.2.2 内容效度分析 | 第24页 |
3.3 产科护士对 PPD 的干预能力调查结果 | 第24页 |
3.4 产科护士对 PPD 干预能力的影响因素调查结果 | 第24-28页 |
3.4.1 不同职称 | 第25页 |
3.4.2 不同学历 | 第25-26页 |
3.4.3 不同工作年限 | 第26页 |
3.4.4 不同产史 | 第26-27页 |
3.4.5 科室对该病是否随访记录 | 第27页 |
3.4.6 护士对产妇是否有心理护理的经历 | 第27-28页 |
3.4.7 护士是否关注产妇的情绪变化 | 第28页 |
3.4.8 护士是否学习过心理学知识 | 第28页 |
3.5 产科护士对 PPD 的干预能力影响因素的多元逐步回归分析 | 第28-31页 |
第4章 讨论 | 第31-40页 |
4.1 调查问卷的考量 | 第31-32页 |
4.1.1 可接受性 | 第31页 |
4.1.2 信度 | 第31页 |
4.1.3 效度 | 第31-32页 |
4.1.4 区分度 | 第32页 |
4.2 产科护士对 PPD 干预能力的现状调查结果分析 | 第32-33页 |
4.2.1 对各维度的解析 | 第32-33页 |
4.3 产科护士对 PPD 干预能力的影响因素结果分析 | 第33-37页 |
4.3.1 护士职称差异对干预能力的影响 | 第34页 |
4.3.2 护士学历差异对干预能力的影响 | 第34页 |
4.3.3 工作年限差异对干预能力的影响 | 第34-35页 |
4.3.4 产史差异对干预能力的影响 | 第35页 |
4.3.5 科室对该病是否随访记录对干预能力的影响 | 第35页 |
4.3.6 对产妇是否有心理护理的经历对产科护士干预能力的影响 | 第35-36页 |
4.3.7 是否关注产妇的情绪变化对产科护士干预能力的影响 | 第36页 |
4.3.8 是否学习过心理学知识对产科护士干预能力的影响 | 第36-37页 |
4.4 建议 | 第37-38页 |
4.4.1 更新产科护士的护理理念,明确产科护理职责范畴 | 第37页 |
4.4.2 重视产科护士心理知识和技能的规范化培训 | 第37-38页 |
4.4.3 加强护生关于 PPD 相关理论和实践的在校教育 | 第38页 |
4.4.4 开展产后家庭随访,完善产后支持体系 | 第38页 |
4.5 本研究的不足和展望 | 第38-40页 |
第5章 结论 | 第40-4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1-45页 |
附录 | 第45-51页 |
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| 第51-52页 |
致谢 | 第5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