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3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1 绪论 | 第10-26页 |
1.1 选题背景及意义 | 第10-11页 |
1.2 大功率 LED 的介绍 | 第11-18页 |
1.2.1 LED 的发展历程 | 第11-13页 |
1.2.2 LED 光源的特点 | 第13页 |
1.2.3 LED 发光机理及特性 | 第13-14页 |
1.2.4 大功率 LED 的等效电路及其伏安特性 | 第14-16页 |
1.2.5 LED 的连接方式 | 第16-18页 |
1.3 大功率 LED 驱动电源发展现状 | 第18-24页 |
1.3.1 大功率 LED 驱动方式 | 第18-22页 |
1.3.2 纹波补偿电路拓扑结构 | 第22-24页 |
1.4 本文研究的意义和主要内容 | 第24-26页 |
1.4.1 本文研究的意义 | 第24页 |
1.4.2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| 第24-26页 |
2 有源纹波补偿反激型 LED 驱动电源 | 第26-38页 |
2.1 LED 的驱动电源电路拓扑选择以及其工作原理 | 第26-30页 |
2.1.1 无电解电容驱动电源的基本思想 | 第26页 |
2.1.2 无电解电容驱动电源的电路拓扑 | 第26-28页 |
2.1.3 加入串联电感和滤波电容以减小输出电流峰均比 | 第28-30页 |
2.2 有源纹波补偿 flyback 电路的拓扑结构 | 第30-31页 |
2.3 电感纹波电流的检测与补偿 | 第31-34页 |
2.3.1 电感纹波电流的检测 | 第31-32页 |
2.3.2 纹波电流补偿的实现 | 第32-34页 |
2.4 补偿电路适应性验证 | 第34-36页 |
2.5 本章小结 | 第36-38页 |
3 反激变换器软开关的设计 | 第38-50页 |
3.1 反激直流软开关技术 | 第38-41页 |
3.1.1 LCD 电路 | 第38-39页 |
3.1.2 RCD 电路 | 第39-40页 |
3.1.3 有源钳位电路 | 第40-41页 |
3.1.4 多谐振和准谐振变换电路 | 第41页 |
3.2 新型 ZCS-PWM 反激变换器的设计 | 第41-48页 |
3.2.1 ZCS-PWM 反激变换器的结构 | 第41-42页 |
3.2.2 ZCS-PWM 反激变换器的工作原理分析 | 第42-47页 |
3.2.3 ZCS-PWM 反激变换器实现软开关的条件 | 第47页 |
3.2.4 ZCS-PWM 反激变换器最大占空比的设计 | 第47-48页 |
3.3 本章小结 | 第48-50页 |
4 基于同步整流技术的零电流反激变换器 | 第50-62页 |
4.1 同步整流器件 | 第51-54页 |
4.2 同步整流的驱动方式 | 第54-56页 |
4.2.1 外驱动式同步整流 | 第54页 |
4.2.2 电流自驱动型同步整流 | 第54页 |
4.2.3 电压自驱动式同步整流 | 第54-56页 |
4.3 反激变换器各部分的损耗分析 | 第56-60页 |
4.3.1 肖特基二极管上的损耗 | 第56页 |
4.3.2 同步整流管 MOSFET 的损耗分析 | 第56-58页 |
4.3.3 反激变换器的变压器上损耗模型分析 | 第58-60页 |
4.3.4 反激变换器的其他损耗分析 | 第60页 |
4.4 实例分析 | 第60页 |
4.5 本章小结 | 第60-62页 |
5 滞环电流的控制模式 | 第62-70页 |
5.1 开关变换器的控制模式介绍 | 第62-65页 |
5.2 滞环比较器的实现电路 | 第65-67页 |
5.3 滞环开关频率的分析 | 第67-68页 |
5.4 本章小结 | 第68-70页 |
6 仿真和实验 | 第70-84页 |
6.1 整体电路的仿真分析 | 第70-78页 |
6.1.1 主电路参数设计及 LED 选择 | 第70-74页 |
6.1.2 控制电路参数设计 | 第74-75页 |
6.1.3 仿真结果分析 | 第75-78页 |
6.2 实验电路设计 | 第78-82页 |
6.2.1 主电路参数设计 | 第78-79页 |
6.2.2 控制电路设计 | 第79-80页 |
6.2.3 实验调试及结果分析 | 第80-82页 |
6.3 本章小结 | 第82-84页 |
7 总结与展望 | 第84-86页 |
7.1 本文总结 | 第84-85页 |
7.2 课题展望 | 第85-86页 |
致谢 | 第86-8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8-92页 |
附录: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| 第9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