浅析绘画语言能力的培养与提升
内容提要 | 第4-5页 |
论文摘要 | 第5-7页 |
Abstract | 第7-9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2-15页 |
1.1 引言 | 第12-13页 |
1.1.1 选题背景 | 第12页 |
1.1.2 研究意义 | 第12-13页 |
1.2 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以及论文的主要结构 | 第13-15页 |
1.2.1 研究内容及方法 | 第13页 |
1.2.2 创新之处 | 第13-14页 |
1.2.3 论文结构 | 第14-15页 |
第2章 从“绘画语言”说起 | 第15-18页 |
2.1 什么是绘画语言 | 第15页 |
2.2 绘画语言的形成 | 第15-16页 |
2.3 绘画语言所传达出的意义 | 第16-18页 |
第3章 绘画作品中绘画语言的表现方式 | 第18-24页 |
3.1 写实性绘画语言 | 第18-19页 |
3.2 表现性绘画语言 | 第19-20页 |
3.3 抽象性绘画语言 | 第20-22页 |
3.4 写实性绘画语言中抽象表现语言的运用 | 第22-24页 |
第4章 绘画语言能力在认知中培养 | 第24-36页 |
4.1 绘画语言的客观物质载体 | 第24-25页 |
4.2 绘画语言的主观视觉元素 | 第25-32页 |
4.2.1 造型语言 | 第25-27页 |
4.2.2 点、线、面构成语言 | 第27-28页 |
4.2.3 黑白构成语言 | 第28-29页 |
4.2.4 肌理语言 | 第29-31页 |
4.2.5 色彩语言 | 第31-32页 |
4.3 画面矛盾中的对立与统一 | 第32-34页 |
4.4 绘画语言的精神审美要求 | 第34-36页 |
第5章 绘画语言的“学为己用”与能力的提升 | 第36-47页 |
5.1 绘画语言的“学为己用” | 第36-38页 |
5.1.1 对个性化语言的认知 | 第36-37页 |
5.1.2 当下个性化绘画语言能力存在的意义 | 第37-38页 |
5.2 中西方绘画语言碰撞后的“学为己用” | 第38-44页 |
5.2.1 对中西方绘画差异的认知 | 第39-40页 |
5.2.2 中西方绘画碰撞的思考 | 第40-41页 |
5.2.3 中国绘画中的西方构成元素 | 第41-43页 |
5.2.4 油画画面语言中的水墨韵味 | 第43-44页 |
5.3 绘画语言能力的提升 | 第44-47页 |
5.3.1 绘画语言能力何为提升 | 第44-45页 |
5.3.2 综合审美能力对绘画语言能力提升的意义 | 第45-47页 |
第6章 绘画语言能力培养与提升的意义 | 第47-49页 |
6.1 对当下存在的艺术现象的分析 | 第47-48页 |
6.2 绘画语言能力培养与提升的意义 | 第48-49页 |
结论 | 第49-5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1-52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他成果 | 第52-53页 |
致谢 | 第5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