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4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0 序言 | 第10-12页 |
1 文献综述 | 第12-23页 |
1.1 脊髓损伤(spinal cord injury,SCI)概述 | 第12-16页 |
1.1.1 脊髓损伤的机制 | 第12-13页 |
1.1.2 脊髓损伤的康复治疗 | 第13-16页 |
1.2 脊髓损伤与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(bFGF) | 第16-19页 |
1.2.1 bFGF 在脊髓损伤后的表达 | 第16页 |
1.2.2 bFGF 对脊髓损伤后神经细胞的保护作用 | 第16-17页 |
1.2.3 bFGF 对脊髓损伤后神经元的保护机制 | 第17-18页 |
1.2.4 运动训练与 bFGF | 第18-19页 |
1.3 脊髓损伤与血清指标 | 第19-21页 |
1.3.1 血清钙、镁 | 第19-20页 |
1.3.2 血清谷草转氨酶(AST)、谷丙转氨酶(ALT) | 第20-21页 |
1.3.3 运动训练与血清指标 | 第21页 |
1.4 研究展望 | 第21-23页 |
2 材料与方法 | 第23-30页 |
2.1 实验动物及分组 | 第23页 |
2.2 实验动物的饲养 | 第23页 |
2.3 脊髓损伤大鼠造模方案 | 第23-24页 |
2.4 游泳训练方案 | 第24页 |
2.5 动物取材与保存 | 第24-25页 |
2.6 测量指标及方法 | 第25-29页 |
2.6.1 大鼠运动功能的评定 | 第25页 |
2.6.2 血清钙含量的测定(甲基百里香酚蓝比色法) | 第25-26页 |
2.6.3 血清镁含量的测定(络合比色法) | 第26页 |
2.6.4 谷草转氨酶(AST/GOT)活性测定 | 第26-27页 |
2.6.5 谷丙转氨酶(ALT/GPT)活性测定 | 第27页 |
2.6.6 HE 染色 | 第27-28页 |
2.6.7 免疫组化方法 | 第28页 |
2.6.8 免疫组化切片图像分析 | 第28-29页 |
2.7 统计学分析 | 第29-30页 |
3 实验结果 | 第30-42页 |
3.1 大鼠损伤脊髓 HE 染色观察(横切面) | 第30-33页 |
3.2 大鼠损伤脊髓 bFGF 的免疫组化结果 | 第33-35页 |
3.2.1 免疫组化切片观察 | 第33页 |
3.2.2 大鼠脊髓组织 bFGF 平均光密度值(AIOD)比较 | 第33-35页 |
3.3 血清钙含量、镁含量的变化结果 | 第35-37页 |
3.3.1 血清中钙含量的变化结果 | 第35-36页 |
3.3.2 血清镁含量变化结果 | 第36-37页 |
3.4 谷草转氨酶(AST)、谷丙转氨酶(ALT)活性变化结果 | 第37-38页 |
3.5 大鼠运动功能的变化结果 | 第38-42页 |
4 讨论与分析 | 第42-47页 |
4.1 游泳训练对脊髓损伤大鼠损伤脊髓组织形态学变化的影响 | 第42页 |
4.2 游泳训练对大鼠损伤脊髓中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(bFGF)蛋白表达的影响 | 第42-43页 |
4.3 游泳训练对脊髓损伤大鼠血清钙、镁的影响 | 第43-44页 |
4.4 游泳训练对脊髓损伤大鼠血清中 AST、ALT 的活性的影响 | 第44-45页 |
4.5 游泳训练对脊髓损伤大鼠运动功能的影响 | 第45-46页 |
4.6 本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,创新点及不足之处 | 第46-47页 |
4.6.1 本实验遇到的问题: | 第46页 |
4.6.2 本实验的创新点 | 第46页 |
4.6.3 本实验不足 | 第46-47页 |
5 结论 | 第47-48页 |
6 参考文献 | 第48-58页 |
7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论文 | 第58-59页 |
8 附录 | 第59-60页 |
9 主要中英文缩略词表 | 第60-61页 |
10 致谢 | 第61-6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