央视春晚小品中的女性形象研究
| 中文摘要 | 第4-5页 |
| 英文摘要 | 第5页 |
| 引言 | 第8-15页 |
| 一、研究背景 | 第8-9页 |
| (一)央视春晚小品的重要功能 | 第8页 |
| (二)女性形象研究的特殊价值 | 第8-9页 |
| 二、文献综述 | 第9-13页 |
| (一)媒介与社会性别研究 | 第9-10页 |
| (二)媒介与女性研究 | 第10-12页 |
| (三)央视春晚与女性形象研究 | 第12-13页 |
| 三、研究意义 | 第13-14页 |
| (一)理论意义 | 第13-14页 |
| (二)现实意义 | 第14页 |
| 四、研究方法 | 第14-15页 |
| (一)内容分析法 | 第14页 |
| (二)文献研究法 | 第14页 |
| (三)文本分析法 | 第14-15页 |
| 第一章 央视春晚小品中的女性形象的整体概览 | 第15-25页 |
| 一、演员信息:女性角色承担者的个人情况 | 第15-16页 |
| (一)演员性别结构 | 第15页 |
| (二)演员年龄 | 第15页 |
| (三)演员参演频数 | 第15页 |
| (四)演员身份 | 第15-16页 |
| 二、小品信息:承载女性角色的平台设置情况 | 第16-18页 |
| (一)小品题材 | 第16页 |
| (二)故事发生地 | 第16-17页 |
| (三)性别结构 | 第17页 |
| (四)话语主导 | 第17-18页 |
| (五)笑点体现 | 第18页 |
| 三、角色信息:女性角色本身的预设演绎情况 | 第18-25页 |
| (一)女性角色的自然信息 | 第18-21页 |
| (二)女性角色的社会信息 | 第21-25页 |
| 第二章 央视春晚小品中的女性形象的类型归纳 | 第25-31页 |
| 一、失衡的关系:男权制度的共谋者 | 第25-27页 |
| (一)坚守传统教义的封建女性 | 第25-26页 |
| (二)缺少反抗意识的隐忍女性 | 第26-27页 |
| 二、无为的境况:遗忘自我的平庸者 | 第27-28页 |
| (一)甘于自我麻痹的无知女性 | 第27页 |
| (二)缺乏进取精神的无为女性 | 第27-28页 |
| 三、再现的本位:初心难忘的反叛者 | 第28-29页 |
| (一)明确自我价值的先进女性 | 第28-29页 |
| (二)勇于诉说自我的强势女性 | 第29页 |
| 四、交替的边际:角色置换的体验者 | 第29-31页 |
| (一)兼具异性气质的另类女性 | 第29-30页 |
| (二)追求个性表达的别致女性 | 第30-31页 |
| 第三章 央视春晚小品中的女性形象的成因分析 | 第31-36页 |
| 一、媒介景观:女性形象的选择性再现 | 第31-32页 |
| (一)媒介传播者:意识形态的直接表达者 | 第31-32页 |
| (二)信息接收者:现实环境的间接接触者 | 第32页 |
| 二、社会现实:女性形象的现实性依托 | 第32-36页 |
| (一)女性参与的经济现实 | 第32-33页 |
| (二)女性生存的文化现实 | 第33-34页 |
| (三)女性身处的政治现实 | 第34-36页 |
| 第四章 央视春晚小品塑造女性形象的反思与启示 | 第36-44页 |
| 一、央视春晚小品塑造女性形象的反思 | 第36-38页 |
| (一)被刻板化的女性形象 | 第36-37页 |
| (二)被歪曲化的女性形象 | 第37-38页 |
| 二、央视春晚小品塑造女性形象的启示 | 第38-44页 |
| (一)社会文化:性别平等和谐的根基 | 第38-39页 |
| (二)传播媒介:消除两性误解的中介 | 第39-41页 |
| (三)两性主体:彼此理性认知的促成 | 第41-44页 |
| 第五章 理性重塑央视春晚小品中的女性形象 | 第44-49页 |
| 一、独立者:自立进取的模范形象 | 第44-45页 |
| 二、个性者:丰富独特的魅力形象 | 第45-47页 |
| 三、主动者:理性积极的能动形象 | 第47-49页 |
| 结语 | 第49-51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51-54页 |
| 附录 | 第54-66页 |
| 后记 | 第6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