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农业科学论文--畜牧、动物医学、狩猎、蚕、蜂论文--动物医学(兽医学)论文--各种家畜、家禽、野生动物的疾论文--家畜论文--猪论文

猪伪狂犬病诊断与病毒分离鉴定及gB、gC、gE基因序列分析

摘要第5-6页
abstract第6-7页
文献综述第11-23页
    第一章 猪伪狂犬病研究进展第11-23页
        1.1 伪狂犬病病毒的分子生物学特征第11-12页
        1.2 伪狂犬病病毒的复制第12-14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2.1 病毒附着和侵入第12-13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2.2 病毒核内复制过程第13-14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2.3 病毒出芽过程第14页
        1.3 病毒的潜伏和神经侵染机制第14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4 保守基因和部分毒力基因的功能第15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5 猪伪狂犬病的流行状况第16-18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5.1 宿主范围及传播途径第17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5.2 国内流行情况第17-18页
        1.6 猪伪狂犬病的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第18-19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6.1 猪伪狂犬病的临床症状第18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6.2 猪伪狂犬病的病理变化第18-19页
        1.7 猪伪狂犬病的诊断第19-20页
        1.8 猪伪狂犬病的综合防控措施第20-22页
        1.9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22-23页
试验研究第23-47页
    第二章 猪伪狂犬病诊断与病毒分离鉴定第23-36页
        2.1 材料第23-24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1.1 病毒来源第23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1.2 细胞和动物第23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1.3 主要试剂第23-24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1.4 主要仪器设备第24页
        2.2 方法第24-28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2.1 疫情了解第24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2.1.1 临床症状观察第24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2.1.2 病理剖检及病料采集第24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2.1.3 病死仔猪病料的PCR检测第24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2.2 PK-15细胞的复苏第24-25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2.3 细胞的传代培养第25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2.4 病毒分离第25-26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2.5 病毒的空斑纯化第26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2.6 纯化病毒的电镜负染观察第26-27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2.7 PRVTCID50的测定第27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2.8 家兔感染试验第27-28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2.8.1 临床症状观察第27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2.8.2 病理剖检及病料采集第27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2.8.3 感染家兔PRV的PCR鉴定第27-28页
        2.3 结果第28-34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3.1 猪伪狂犬病的诊断第28-29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3.1.1 病猪临床症状第28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3.1.2 病死猪的病理变化第28-29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3.1.3 病料组织PCR检测第29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3.2 病毒分离与纯化第29-31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3.2.1 病毒的分离第29-30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3.2.2 病毒空斑纯化第30-31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3.3 病毒的电镜观察第31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3.4 PRV分离株的病毒滴度第31-32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3.5 家兔感染试验第32-34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3.5.1 感染家兔的临床症状第32-33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3.5.2 病死家兔的病理变化第33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3.5.3 感染家兔PRV的PCR鉴定第33-34页
        2.4 讨论第34-35页
        2.5 小结第35-36页
    第三章 PRV分离株gB、gC和gE基因序列分析第36-47页
        3.1 材料第36-37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1.1 病毒第36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1.2 主要试剂第36-37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1.3 主要仪器设备第37页
        3.2 方法第37-39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2.1 病毒DNA的提取第37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2.2 引物的设计与合成第37-38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2.3 目的片段的扩增第38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2.4 琼脂糖凝胶电泳第38-39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2.5 PCR产物的纯化第39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2.6 gB、gC及gE基因核苷酸序列分析和遗传进化树的构建第39页
        3.3 结果第39-45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3.1 gB基因四段序列的PCR扩增第39-40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3.2 gC基因两段序列的PCR扩增第40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3.3 gE基因两段序列的PCR扩增第40-41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3.4 SX17分离株gB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分析第41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3.5 SX17分离株gC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分析第41-42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3.6 SX17分离株gE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分析第42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3.7 SX17分离株gB基因的遗传进化分析第42-43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3.8 SX17分离株gC基因的遗传进化分析第43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3.9 SX17分离株gE基因的遗传进化分析第43-44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3.10 SX17分离株gB和gE基因突变位点分析第44-45页
        3.4 讨论第45-46页
        3.5 小结第46-47页
结论第47-48页
参考文献第48-52页
致谢第52-53页
个人简介第53页

论文共53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多巴胺在犬急性肾损伤治疗中的疗效验证
下一篇:牛小腔卵泡体外培养体系二维法和三维法的比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