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0-12页 |
ABSTRACT | 第12-13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4-26页 |
1.1 引言 | 第14页 |
1.2 介孔分子筛概述 | 第14-16页 |
1.2.1 介孔分子筛的定义 | 第14页 |
1.2.2 介孔分子筛的发展历程 | 第14-16页 |
1.3 介孔分子筛的研究现状 | 第16-24页 |
1.3.1 介孔分子筛的合成方法 | 第16-17页 |
1.3.2 影响介孔分子筛的合成过程的因素 | 第17-20页 |
1.3.3 介孔分子筛的合成机理 | 第20-22页 |
1.3.4 介孔分子筛的其他研究 | 第22-24页 |
1.3.5 介孔分子筛的表征 | 第24页 |
1.4 工业含锆硅渣的应用 | 第24-25页 |
1.4.1 含锆硅渣的来源 | 第24页 |
1.4.2 含锆硅渣的应用现状 | 第24-25页 |
1.5 论文的研究意义及研究内容 | 第25-26页 |
第二章 介孔分子筛Zr-MSU的合成与表征 | 第26-40页 |
2.1 引言 | 第26页 |
2.2 实验部分 | 第26-28页 |
2.2.1 试剂及仪器 | 第26-27页 |
2.2.2 样品的合成 | 第27-28页 |
2.3 影响Zr-MSU合成因素的探讨 | 第28-35页 |
2.3.1 不同混合模板剂体系对Zr-MSU合成的影响 | 第28-30页 |
2.3.2 晶化温度对Zr-MSU合成的影响 | 第30-31页 |
2.3.3 晶化时间对Zr-MSU合成的影响 | 第31-32页 |
2.3.4 CTAB与SiO_2的摩尔比对Zr-MSU合成的影响 | 第32-34页 |
2.3.5 水硅比对Zr-MSU合成的影响 | 第34-35页 |
2.4 样品表征 | 第35-39页 |
2.4.1 X-射线衍射分析 | 第35页 |
2.4.2 比表面积及孔径测试 | 第35-36页 |
2.4.3 X射线能谱分析 | 第36-37页 |
2.4.4 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 | 第37-38页 |
2.4.5 紫外-可见漫散射分析 | 第38页 |
2.4.6 Zr-MSU分子筛形貌及孔道结构分析 | 第38-39页 |
2.5 本章小结 | 第39-40页 |
第三章 Zr-MSU分子筛降解甲基蓝 | 第40-50页 |
3.1 引言 | 第40页 |
3.2 甲基蓝溶液降解实验 | 第40-43页 |
3.2.1 甲基蓝标准溶液的配置 | 第40-41页 |
3.2.2 影响甲基蓝溶液降解的因素 | 第41-43页 |
3.3 降解机理研究 | 第43-48页 |
3.3.1 Zr-MSU介孔分子筛固体的酸性 | 第44-45页 |
3.3.2 Zr-MSU介孔分子筛的放射性 | 第45-46页 |
3.3.3 甲基蓝溶液降解过程 | 第46-48页 |
3.4 本章小结 | 第48-50页 |
第四章 Zr-MSU介孔分子筛的改性及性能研究 | 第50-67页 |
4.1 引言 | 第50页 |
4.2 样品制备 | 第50页 |
4.3 样品表征 | 第50-55页 |
4.3.1 X射线衍射表征 | 第50-51页 |
4.3.2 比表面积及孔径分布 | 第51-52页 |
4.3.3 X射线能谱分析 | 第52-53页 |
4.3.4 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 | 第53页 |
4.3.5 紫外-可见漫散射分析 | 第53-54页 |
4.3.6 Ti-Zr-MSU介孔分子筛形貌及孔道结构分析 | 第54-55页 |
4.4 Ti-Zr-MSU介孔分子筛性能探究 | 第55-65页 |
4.4.1 光降解罗丹明B | 第55-62页 |
4.4.2 光解水制氢性能 | 第62-64页 |
4.4.3 降解医药废水的性能 | 第64-65页 |
4.5 本章小结 | 第65-67页 |
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67-7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0-78页 |
致谢 | 第78-80页 |
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80-81页 |
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| 第8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