民间借贷利率法律规制研究
中文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页 |
绪论 | 第9-14页 |
一、研究目的与意义 | 第9页 |
二、文献综述 | 第9-14页 |
(一)国内研究现状 | 第9-12页 |
(二)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2-14页 |
第一章 民间借贷与民间借贷利率 | 第14-24页 |
第一节 民间借贷的概念界定 | 第14-18页 |
第二节 民间借贷利率的概念和属性 | 第18-21页 |
一、民间借贷利率的概念 | 第19页 |
二、民间借贷利率的属性 | 第19-21页 |
第三节 民间借贷利率的放任与管制 | 第21-23页 |
一、主张放任民间借贷利率的理由 | 第21-22页 |
二、主张管制民间借贷利率的理由 | 第22页 |
三、规制民间借贷利率的模式 | 第22-23页 |
本章小结 | 第23-24页 |
第二章 我国民间借贷利率的规制现状及社会生态 | 第24-38页 |
第一节 我国民间借贷利率的政策立场 | 第24-25页 |
一、民间借贷的立法禁止 | 第24页 |
二、民间借贷利率的司法管控 | 第24-25页 |
三、民间借贷利率的制度疏导 | 第25页 |
第二节 我国民间借贷利率的法律规制 | 第25-30页 |
一、利率上限的设定 | 第26页 |
二、民间借贷复利的规制 | 第26-27页 |
三、民间借贷逾期利息的保护 | 第27-29页 |
四、网络借贷平台的义务与责任 | 第29-30页 |
第三节 民间借贷利率的社会生态 | 第30-34页 |
一、民间借贷利率的乱象丛生 | 第30-31页 |
二、民间借贷的高利贷及其危害 | 第31-32页 |
三、网络民间借贷生发的特殊问题 | 第32-34页 |
第四节 民间借贷利率规制的制度反思 | 第34-36页 |
一、民间借贷利率上限设定的不合理 | 第34-35页 |
二、民间借贷利率的一刀切 | 第35-36页 |
三、民间借贷利率与垄断的形成 | 第36页 |
本章小结 | 第36-38页 |
第三章 民间借贷利率规制比较法考察 | 第38-45页 |
第一节 比较法上民间借贷利率规制的三种规制模式 | 第38-42页 |
一、以美国为代表的事前客观标准规制模式 | 第38-40页 |
二、以德国为代表的事后主观标准规制模式 | 第40-41页 |
三、以法国为代表的主客观标准规制模式 | 第41-42页 |
第二节 比较法上民间借贷利率法律规制的启示 | 第42-44页 |
一、明晰民间借贷性质,促进民间金融法制化 | 第42-43页 |
二、尊重民间借贷利率市场化要求,逐步放宽管制 | 第43-44页 |
本章小结 | 第44-45页 |
第四章 我国民间借贷利率法律规制的完善 | 第45-57页 |
第一节 完善民间借贷利率规制的具体制度 | 第45-48页 |
一、采用分类规制模式设置利率上限 | 第45-46页 |
二、建立民间借贷利率政府指导机制 | 第46-48页 |
第二节 完善民间借贷利率规制的配套制度 | 第48-53页 |
一、市场准入制度 | 第49-50页 |
二、市场退出制度 | 第50-51页 |
三、监督管理制度 | 第51-52页 |
四、存款保险制度 | 第52-53页 |
第三节 完善与民间借贷利率规制相关的其他法律制度 | 第53-55页 |
一、完善与刑事法律相关的制度 | 第53-54页 |
二、完善与民商事法律相关的制度 | 第54-55页 |
本章小结 | 第55-57页 |
结语 | 第57-5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8-61页 |
致谢 | 第6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