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8-9页 |
Abstract | 第9-10页 |
第一章 文献综述 | 第11-18页 |
1.1 植物启动子的研究进展 | 第11-15页 |
1.1.1 启动子的结构特征 | 第11页 |
1.1.2 启动子的类型 | 第11-13页 |
1.1.3 启动子的研究方法 | 第13-15页 |
1.2 植物ARF基因家族及启动子的研究进展 | 第15-16页 |
1.3 植物ARF4基因及启动子的研究进展 | 第16-17页 |
1.4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 | 第17-18页 |
第二章 草莓ARF基因家族启动子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| 第18-26页 |
2.1 研究方法 | 第18页 |
2.2 结果与分析 | 第18-24页 |
2.2.1 ARF基因家族启动子序列的获得 | 第18-19页 |
2.2.2 ARF基因家族启动子顺式作用元件的预测分析 | 第19-24页 |
2.3 讨论 | 第24-25页 |
2.3.1 ARF基因家族启动子的结构特征 | 第24页 |
2.3.2 ARF基因家族启动子作用元件分析 | 第24-25页 |
2.4 小结 | 第25-26页 |
第三章 草莓ARF4基因启动子的克隆及转录活性分析 | 第26-54页 |
3.1 试验材料 | 第26-27页 |
3.1.1 植物材料 | 第26页 |
3.1.2 试剂及菌株 | 第26页 |
3.1.3 培养基 | 第26-27页 |
3.2 试验方法 | 第27-35页 |
3.2.1 植物核酸提取 | 第27页 |
3.2.2 引物的设计 | 第27-28页 |
3.2.3 ARF4基因启动子的克隆 | 第28-30页 |
3.2.4 草莓ARF4基因启动子载体的构建 | 第30-32页 |
3.2.5 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拟南芥及森林草莓 | 第32-34页 |
3.2.6 草莓果实瞬时表达 | 第34页 |
3.2.7 GUS组织化学染色分析方法 | 第34-35页 |
3.2.8 非生物胁迫处理 | 第35页 |
3.2.9 荧光定量PCR | 第35页 |
3.3 结果与分析 | 第35-51页 |
3.3.1 ‘艳丽’草莓ARF4基因启动子的克隆 | 第35-38页 |
3.3.2 不同草莓品种ARF4基因启动子序列的克隆与分析 | 第38-40页 |
3.3.3 ARF4启动子缺失片段的克隆 | 第40-42页 |
3.3.4 植物融合表达载体构建 | 第42-45页 |
3.3.5 农杆菌介导拟南芥及转基因植株的鉴定 | 第45-46页 |
3.3.6 农杆菌介导草莓及转基因植株的鉴定 | 第46-47页 |
3.3.7 草莓ARF4基因启动子转录活性分析 | 第47-51页 |
3.4 讨论 | 第51-53页 |
3.4.1 ARF4基因启动子的结构特征 | 第51-52页 |
3.4.2 ARF4基因启动子的转录调控特性 | 第52-53页 |
3.5 小结 | 第53-54页 |
第四章 结论 | 第54-5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5-62页 |
附录 | 第62-72页 |
致谢 | 第72-73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文章 | 第73-7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