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页 |
注释表 | 第12-13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3-22页 |
1.1 自适应光学 | 第13-17页 |
1.1.1 自适应光学基本概念 | 第13页 |
1.1.2 自适应光学系统原理 | 第13-15页 |
1.1.3 自适应光学系统组成 | 第15页 |
1.1.4 自适应光学发展与应用 | 第15-17页 |
1.2 基于自适应光学的视网膜成像 | 第17-19页 |
1.2.1 国外研究状况 | 第17-18页 |
1.2.2 国内研究状况 | 第18-19页 |
1.3 双变形镜自适应光学系统 | 第19页 |
1.3.1 国外研究状况 | 第19页 |
1.3.2 国内研究状况 | 第19页 |
1.4 课题的选题依据和意义 | 第19-20页 |
1.5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构层次 | 第20-22页 |
1.5.1 主要研究内容 | 第20页 |
1.5.2 章节结构层次 | 第20-22页 |
第二章 人眼波前像差的测量与重建 | 第22-36页 |
2.1 人眼结构及其光学性质 | 第22-25页 |
2.1.1 眼球的基本结构 | 第22-23页 |
2.1.2 视网膜及其成像 | 第23-24页 |
2.1.3 眼睛的调节和适应 | 第24-25页 |
2.2 人眼波前像差的定义 | 第25-28页 |
2.2.1 像差、波前像差 | 第25-26页 |
2.2.2 人眼波前像差 | 第26-28页 |
2.3 人眼波前像差的数学表示 | 第28-32页 |
2.3.1 Zernike多项式的数学描述 | 第28-30页 |
2.3.2 带标准化因子的Zernike多项式性质 | 第30-31页 |
2.3.3 人眼波前像差的Zernike多项式表示 | 第31页 |
2.3.4 人眼像差对视网膜成像质量的影响 | 第31-32页 |
2.4 人眼波前像差的测量及波前重建 | 第32-35页 |
2.4.1 基于Hartmann-Shack波前传感器的波前测量 | 第32-33页 |
2.4.2 基于Zernike模式法的波前重建 | 第33-35页 |
2.5 本章小结 | 第35-36页 |
第三章 微机械薄膜变形镜的特性分析 | 第36-50页 |
3.1 变形镜 | 第36-39页 |
3.1.1 变形镜的分类 | 第36-37页 |
3.1.2 微机械薄膜变形镜 | 第37-39页 |
3.2 微机械薄膜变形镜的面形描述 | 第39-44页 |
3.2.1 变形镜的面形解析 | 第39-41页 |
3.2.2 变形镜影响函数 | 第41-44页 |
3.3 基于微机械薄膜变形镜的校正 | 第44-49页 |
3.3.1 开闭环校正模式 | 第44-45页 |
3.3.2 影响函数的奇异值分解 | 第45-46页 |
3.3.3 基于影响函数奇异值分解的修正 | 第46-47页 |
3.3.4 闭环校正算法 | 第47-49页 |
3.4 本章小结 | 第49-50页 |
第四章 基于双变形镜的联合校正 | 第50-57页 |
4.1 双变形镜校正模型的建立 | 第50-51页 |
4.2 双变形镜控制方法 | 第51-52页 |
4.3 双变形镜校正算法 | 第52-54页 |
4.3.1 双变形镜系统的面形描述 | 第52-53页 |
4.3.2 基于组合影响函数的校正 | 第53-54页 |
4.4 校正算法性能分析 | 第54-56页 |
4.5 本章小结 | 第56-57页 |
第五章 基于双变形镜的自适应成像系统 | 第57-74页 |
5.1 系统的硬件平台 | 第57-63页 |
5.1.1 系统设计 | 第57-58页 |
5.1.2 主要器件 | 第58-61页 |
5.1.3 搭建调试 | 第61-63页 |
5.2 系统的软件控制 | 第63-67页 |
5.2.1 软件系统结构 | 第63-64页 |
5.2.2 软件界面及功能实现 | 第64-67页 |
5.3 人眼像差的测量、校正及视网膜成像实验 | 第67-73页 |
5.3.1 人眼像差的测量、校正 | 第67-72页 |
5.3.2 视网膜成像 | 第72-73页 |
5.4 本章小结 | 第73-74页 |
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| 第74-76页 |
6.1 全文总结 | 第74页 |
6.2 研究展望 | 第74-7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6-81页 |
致谢 | 第81-82页 |
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82-83页 |
附录 1:第 0~7 阶36项Zernike多项式表达式 | 第8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