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8-22页 |
1.1 引言 | 第8-9页 |
1.2 金属有机配合物的设计与合成 | 第9-11页 |
1.2.1 影响因素 | 第9-10页 |
1.2.2 合成方法 | 第10-11页 |
1.3 金属有机配合物的分类 | 第11-16页 |
1.3.1 以空间维度分类 | 第11-12页 |
1.3.2 以有机配体分类 | 第12-16页 |
1.4 金属有机配合物的应用进展 | 第16-20页 |
1.4.1 在气体吸附分离方面的研究 | 第17页 |
1.4.2 在分子催化方面的研究 | 第17-18页 |
1.4.3 在发光材料方面的研究 | 第18-20页 |
1.5 本文选题的意义及目的 | 第20-22页 |
第二章 2-嘧啶甲酸构筑的稀土金属配合物 | 第22-50页 |
2.1 引言 | 第22页 |
2.2 实验所用试剂及设备 | 第22-23页 |
2.3 合成过程 | 第23-25页 |
2.3.1 Ln(NO_3)_3及配体的合成 | 第23-24页 |
2.3.2 配合物的合成 | 第24-25页 |
2.4 配合物的单晶衍射分析 | 第25-27页 |
2.5 配合物1的晶体结构及表征 | 第27-30页 |
2.5.1 配合物1的晶体结构的描述 | 第27-28页 |
2.5.2 配合物1的红外光谱分析 | 第28-29页 |
2.5.3 配合物1的圆二色谱图分析 | 第29页 |
2.5.4 配合物1的热稳定性分析 | 第29-30页 |
2.6 配合物2的晶体结构及表征 | 第30-33页 |
2.6.1 配合物2的晶体结构的描述 | 第30-32页 |
2.6.2 配合物2的红外光谱分析 | 第32页 |
2.6.3 配合物2的圆二色谱图分析 | 第32-33页 |
2.7 配合物3的晶体结构及表征 | 第33-37页 |
2.7.1 配合物3的晶体结构的描述 | 第33-35页 |
2.7.2 配合物3的红外光谱分析 | 第35-36页 |
2.7.3 配合物3的荧光光谱分析 | 第36页 |
2.7.4 配合物3的热稳定性分析 | 第36-37页 |
2.8 配合物4的晶体结构及表征 | 第37-41页 |
2.8.1 配合物4的晶体结构的描述 | 第37-39页 |
2.8.2 配合物4的红外光谱分析 | 第39-40页 |
2.8.3 配合物4的荧光光谱分析 | 第40页 |
2.8.4 配合物4的热稳定性分析 | 第40-41页 |
2.9 配合物5的晶体结构及表征 | 第41-45页 |
2.9.1 配合物5的晶体结构的描述 | 第41-43页 |
2.9.2 配合物5的红外光谱分析 | 第43-44页 |
2.9.3 配合物5的荧光光谱分析 | 第44页 |
2.9.4 配合物5的热稳定性分析 | 第44-45页 |
2.10 配合物6的晶体结构及表征 | 第45-48页 |
2.10.1 配合物6的晶体结构的描述 | 第45-47页 |
2.10.2 配合物6的红外光谱分析 | 第47-48页 |
2.11 本章小结 | 第48-50页 |
第三章 2-氨基嘧啶-4,6-二甲酸构筑的稀土金属配合物 | 第50-68页 |
3.1 引言 | 第50-51页 |
3.2 实验所用试剂及设备 | 第51页 |
3.3 合成过程 | 第51-52页 |
3.3.1 LnCl_3及配体的合成 | 第51-52页 |
3.3.2 配合物的合成 | 第52页 |
3.4 配合物的单晶衍射分析 | 第52-54页 |
3.5 配合物7的晶体结构和表征 | 第54-58页 |
3.5.1 配合物7的晶体结构的描述 | 第54-56页 |
3.5.2 配合物7的红外光谱分析 | 第56-57页 |
3.5.3 配合物7的荧光光谱分析 | 第57-58页 |
3.5.4 配合物7的热稳定性分析 | 第58页 |
3.6 配合物8的晶体结构和表征 | 第58-63页 |
3.6.1 配合物8的晶体结构的描述 | 第58-61页 |
3.6.2 配合物8的红外光谱分析 | 第61页 |
3.6.3 配合物8的荧光光谱分析 | 第61-62页 |
3.6.4 配合物8的热稳定性分析 | 第62-63页 |
3.7 配合物9的晶体结构和表征 | 第63-66页 |
3.7.1 配合物9的晶体结构的描述 | 第63-66页 |
3.7.2 配合物9的红外光谱分析 | 第66页 |
3.8 本章小结 | 第66-68页 |
第四章 总结 | 第68-7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0-80页 |
硕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| 第80-82页 |
致谢 | 第8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