电气设备直流局部放电信号的检测与研究
中文摘要 | 第3-4页 |
ABSTRACT | 第4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8-20页 |
1.1 论文研究背景 | 第8-11页 |
1.1.1 直流输电及直流设备的发展 | 第8页 |
1.1.2 局部放电的危害 | 第8-9页 |
1.1.3 直流局部放电的研究意义 | 第9-10页 |
1.1.4 直流局部放电研究的现状 | 第10-11页 |
1.2 局部放电测量的特点 | 第11页 |
1.2.1 局部放电测量是非破坏性试验 | 第11页 |
1.2.2 局部放电测量具有较高的灵敏度 | 第11页 |
1.2.3 局部放电测量能够弥补耐压试验的不足 | 第11页 |
1.3 局部放电测量的方法 | 第11-15页 |
1.3.1 电测法 | 第11-13页 |
1.3.2 非电测法 | 第13-15页 |
1.4 局部放电测量中的新技术 | 第15-19页 |
1.4.1 传感器技术 | 第15-17页 |
1.4.2 定位技术 | 第17-19页 |
1.5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| 第19-20页 |
第二章 局部放电基础理论 | 第20-26页 |
2.1 局部放电的定义及放电类型 | 第20-21页 |
2.1.1 局部放电的定义 | 第20页 |
2.1.2 局部放电的类型及特点 | 第20-21页 |
2.2 局部放电原理 | 第21-23页 |
2.2.1 汤申德放电理论 | 第21-22页 |
2.2.2 流注放电理论 | 第22-23页 |
2.3 直流局部放电产生机理 | 第23-25页 |
2.3.1 局部放电的产生 | 第23页 |
2.3.2 直流电压作用下的局部放电 | 第23-25页 |
2.4 本章小结 | 第25-26页 |
第三章 直流局部放电实验及其图谱分析 | 第26-39页 |
3.1 高频电流互感器(HFCT) | 第26-27页 |
3.1.1 基本原理 | 第26页 |
3.1.2 分类及特点 | 第26-27页 |
3.2 直流局部放电检测系统 | 第27-29页 |
3.2.1 实验电路 | 第28-29页 |
3.2.2 直流局部放电基本参数 | 第29页 |
3.3 实验数据处理方法 | 第29-30页 |
3.3.1 软件MATLAB | 第29页 |
3.3.2 数据处理流程图 | 第29-30页 |
3.4 直流局部放电实验 | 第30-35页 |
3.4.1 电晕放电 | 第30-32页 |
3.4.2 内部放电 | 第32-34页 |
3.4.3 悬浮电位放电 | 第34-35页 |
3.5 直流局部放电模式识别的图谱 | 第35-38页 |
3.5.1 不同类型的直流局部放电q-n的对比 | 第35-37页 |
3.5.2 不同类型的直流局部放电Δt-n的对比 | 第37-38页 |
3.5.3 直流局部放电模式识别的图谱 | 第38页 |
3.6 本章小结 | 第38-39页 |
第四章 基于统计分析的直流局部放电特征量的提取 | 第39-47页 |
4.1 直流局部放电特征量提取的统计算子 | 第39-40页 |
4.1.1 偏斜度 | 第39-40页 |
4.1.2 陡峭度 | 第40页 |
4.2 基于PRPD统计算子的直流局部放电 | 第40页 |
4.3 q-n的偏斜度Skq和陡峭度Kuq分析 | 第40-43页 |
4.3.1 q-n的偏斜度Skq分析 | 第40-42页 |
4.3.2 q-n的陡峭度Kuq分析 | 第42-43页 |
4.4 △t-n的偏斜度Skt和陡峭度Kut分析 | 第43-46页 |
4.4.1 △t-n的偏斜度Skt分析 | 第43-45页 |
4.4.2 △t-n的陡峭度Kut分析 | 第45-46页 |
4.5 本章小结 | 第46-47页 |
第五章 结论 | 第47-4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8-51页 |
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 | 第51-52页 |
致谢 | 第5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