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7页 |
ABSTRACT | 第7-8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2-30页 |
1.1 聚合物共混简介 | 第12-26页 |
1.1.1 聚合物物理共混 | 第13-23页 |
1.1.2 聚合物反应共混 | 第23-26页 |
1.2 尚未解决的问题 | 第26-28页 |
1.2.1 描述共混物“双连续”结构形态的物理模型 | 第26-28页 |
1.2.2 反应共混中未解决的问题 | 第28页 |
1.3 本研究工作的主要内容 | 第28-30页 |
第2章 物理共混下的相形态及模型 | 第30-50页 |
2.1 引言 | 第30页 |
2.2 “双连续”结构相形态模型及改进 | 第30-36页 |
2.2.1 组分贡献 | 第31-32页 |
2.2.2 界面贡献 | 第32-36页 |
2.3 实验部分 | 第36-37页 |
2.3.1 实验原料 | 第36页 |
2.3.2 实验方法 | 第36-37页 |
2.4 结果与分析 | 第37-48页 |
2.4.1 共混物相形态的区分 | 第37-39页 |
2.4.2 “双连续”结构相形态改进模型与实验数据的对比 | 第39-46页 |
2.4.3 流场对不同相形态共混物的影响 | 第46-48页 |
2.5 本章小结 | 第48-50页 |
第3章 聚合物反应共混 | 第50-74页 |
3.1 引言 | 第50页 |
3.2 实验部分 | 第50-51页 |
3.2.1 实验原料 | 第50页 |
3.2.2 实验方法 | 第50-51页 |
3.3 结果与分析 | 第51-72页 |
3.3.1 相形态结构对反应共混的影响 | 第51-61页 |
3.3.2 流场强度对反应共混的影响 | 第61-67页 |
3.3.3 混合时间对反应共混的影响 | 第67-72页 |
3.4 本章小结 | 第72-74页 |
第4章 全文总结 | 第74-7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6-82页 |
已发表和准备中的论文 | 第82-83页 |
致谢 | 第8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