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11-12页 |
Abstract | 第12页 |
中英文缩写词表 | 第13-15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5-34页 |
1.1 先天性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的关系 | 第15-17页 |
1.1.1 适应性免疫 | 第16页 |
1.1.2 先天性免疫 | 第16-17页 |
1.2 先天性免疫识别系统与模式识别作用 | 第17-22页 |
1.2.1 病原体相关的分子模式 | 第18-19页 |
1.2.2 模式识别受体 | 第19-22页 |
1.3 果蝇的先天性免疫系统 | 第22-32页 |
1.3.1 果蝇体内的模式识别受体 | 第23-27页 |
1.3.2. 果蝇体内的体液免疫 | 第27-31页 |
1.3.3. 果蝇体内的细胞免疫 | 第31-32页 |
1.4 本研究的目的及其意义 | 第32-34页 |
第二章 黄粉虫体内DAP-PGN介导的信号转导系统的初步研究 | 第34-53页 |
2.1 实验材料 | 第37-39页 |
2.2 实验方法 | 第39-43页 |
2.2.1 黄粉虫的饲养与血淋巴的采集 | 第39页 |
2.2.2 PGN的制备 | 第39-40页 |
2.2.3 黄粉虫幼虫免疫 | 第40-41页 |
2.2.4 抗菌活性的检测 | 第41页 |
2.2.5 重组Tm-PGRP-SA的纯化 | 第41页 |
2.2.6 制备rTm-PGRP-SA多克隆抗体 | 第41-42页 |
2.2.7 聚合isPGN与PGRP-SA的结合特点 | 第42-43页 |
2.3 实验结果 | 第43-50页 |
2.3.1 活菌感染黄粉虫幼虫对AMP的诱导及活性分析 | 第43-45页 |
2.3.2 肽聚糖的纯度检验 | 第45-46页 |
2.3.3 肽聚糖感染黄粉虫幼虫产生的AMP活性分析 | 第46-47页 |
2.3.4 rTm-PGRP-SA蛋白的纯化 | 第47-48页 |
2.3.5 rTm-PGRP-SA对聚合isDAP-PGN的识别 | 第48-50页 |
2.4 讨论 | 第50-52页 |
2.5 小结 | 第52-53页 |
第三章 黄粉虫体内DAP-PGN识别蛋白的分离纯化 | 第53-70页 |
3.1 实验材料 | 第55-59页 |
3.2 实验方法 | 第59-64页 |
3.2.1 黄粉虫的饲养及血淋巴的采集 | 第59页 |
3.2.2 Tm-GNBP1纯化过程及条件 | 第59-61页 |
3.2.3 蛋白分子量及纯度测定 | 第61-62页 |
3.2.4 Tm-GNBP1的cDNA克隆 | 第62-64页 |
3.3 实验结果 | 第64-67页 |
3.3.1 Tm-GNBP1检测方法的建立 | 第64-65页 |
3.3.2 Tm-GNBP1的分离纯化 | 第65-66页 |
3.3.3 Tm-GNBP1的cDNA克隆 | 第66-67页 |
3.3.4 Tm-GNBP1生物学功能的初步研究 | 第67页 |
3.4 讨论 | 第67-69页 |
3.5 小结 | 第69-70页 |
第四章 DAP-PGN介导的信号通路的研究 | 第70-83页 |
4.1 实验材料 | 第71-72页 |
4.2 实验方法 | 第72-75页 |
4.2.1 聚合不溶性、聚合可溶性Lys-PGN和DAP-PGN的获得 | 第72页 |
4.2.2 聚合sLys-PGN和sDAP-PGN最适反应浓度的确定 | 第72页 |
4.2.3 聚合sDAP-PGN对pro-MSP的激活 | 第72-73页 |
4.2.4 聚合sDAP-PGN对pro-Spatzle的激活 | 第73页 |
4.2.5 DAP-PGN对AMP产生的影响 | 第73-74页 |
4.2.6 金葡菌和大肠杆菌活菌对体内Tm-PGRP-SA表达量的影响 | 第74-75页 |
4.3 实验结果 | 第75-81页 |
4.3.1 聚合型DAP-PGN介导的信号传导通路的研究 | 第75-79页 |
4.3.2 聚合型DAP-PGN对Tm-PGRP-SA表达量的影响 | 第79-81页 |
4.4 讨论 | 第81-82页 |
4.5 小结 | 第82-83页 |
第五章 Tm-PGRP-SC2的分离纯化和生物学功能的初步研究 | 第83-98页 |
5.1 实验材料 | 第84-85页 |
5.2 实验方法 | 第85-89页 |
5.2.1 17KD蛋白的分离纯化 | 第85-87页 |
5.2.2 氨基酸序列的测定 | 第87-88页 |
5.2.3 生物学功能的研究 | 第88-89页 |
5.3 实验结果 | 第89-96页 |
5.3.1 17KD蛋白的分离纯化 | 第89-90页 |
5.3.2 17KD蛋白质氨基酸序列测定与分析 | 第90-93页 |
5.3.3 生物信息学分析 | 第93-95页 |
5.3.4 生物学功能的初步研究 | 第95-96页 |
5.4 讨论 | 第96-97页 |
5.5 小结 | 第97-98页 |
结论 | 第98-99页 |
创新性 | 第99-10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00-112页 |
致谢 | 第112-113页 |
发表文章 | 第11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