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--物理学论文--真空电子学(电子物理学)论文--凝聚态物理学论文

聚合物微结构与性能的正电子研究

摘要第7-10页
Abstract第10-12页
第一章 绪论第16-30页
    1.1 锂二次电池概述第16-18页
    1.2 聚合物电解质概述第18-24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聚合物电解质分类第18-19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聚合物电解质的性能要求第19-20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聚合物电解质的导电机理第20-24页
    1.3 PEO基聚合物电解质第24-27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PEO基聚合物电解质的特性第24-25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提高电导率的途径第25-27页
    1.4 环氧树脂概述第27-28页
    1.5 本文的研究思想第28-30页
第二章 正电子湮没技术及其在聚合物材料中的应用第30-66页
    2.1 正电子谱学基础第30-39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正电子的发现第30-31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正电子湮没特性第31-34页
        2.1.3 主要正电子湮没参数第34-35页
        2.1.4 电子偶素的形成与湮没第35-39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1.4.1 俄勒模型(Ore model)第37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1.4.2 气泡模型(Bubble model)第37-38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1.4.3 径迹模型(Spur model)第38-39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1.4.4 自由体积模型(free volume model)第39页
    2.2 正电子湮没谱测量技术第39-54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正电子源第40-41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正电子湮没寿命谱测量第41-47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2.2.1 正电子寿命谱谱仪第41-42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2.2.2 正电子寿命谱的分立分析第42-44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2.2.3 正电子寿命谱的连续分析第44-47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正电子湮没辐射多普勒展宽谱测量第47-54页
    2.3 正电子谱学在高分子材料中的应用第54-66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聚合物中的正电子湮没第54-59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正电子湮没谱学在聚合物研究中的应用第59-66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3.2.1 线性高聚物中自由体积浓度的标度行为第60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3.2.2 结构相变第60-61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3.2.3 导电聚合物研究第61-63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3.2.4 气体渗透性研究第63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3.2.5 聚合物的力学性能第63-64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3.2.6 物理老化第64-65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3.2.7 表面与界面研究第65-66页
第三章 PEO基聚合物纳米复合固体电解质的制备及表征方法第66-72页
    3.1 引言第66页
    3.2 样品的制备第66-67页
    3.3 主要测试和表征方法第67-69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透射(TEM)和扫描电子显微镜(SEM)第68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交流阻抗谱(EIS)第68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X射线衍射(XRD)第68页
        3.3.4 傅里叶红外吸收光谱第68页
        3.3.5 正电子湮没寿命谱测试(PALS)第68-69页
    3.4 电化学交流阻抗谱及离子电导率的计算第69-72页
第四章 聚合物纳米复合固体电解质((PEO)_8-ZNO-LICLO_4)的微结构及离子输运性能的研究第72-90页
    4.1 纳米ZNO颗粒及聚合物纳米复合固态电解质的表面形貌第72-73页
    4.2 纳米ZNO对聚合物电解质离子电导率的影响第73-75页
    4.3 聚合物纳米复合电解质的结晶性能第75-78页
    4.4 聚合物纳米复合电解质中的相互作用:红外吸收光谱结果第78-81页
    4.5 正电子寿命谱结果:纳米ZNO对复合聚合物电解质的微结构的影响第81-87页
        4.5.1 分立谱结果(PATFIT结果)第81-84页
        4.5.2 自由体积分布(MELT结果)第84-87页
    4.6 电导率与自由体积的关系第87-89页
    4.7 本章小结第89-90页
第五章 环氧树脂吸水性能与微结构研究第90-109页
    5.1 引言第90-91页
    5.2 材料的制备第91页
    5.3 表征方法第91-92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称重法第91-92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正电子湮没寿命谱(PALS)第92页
        5.3.3 示差扫描量热测试(DSC)第92页
    5.4 结果分析和讨论第92-107页
        5.4.1 吸水性能研究第92-96页
        5.4.2 固化剂极性对环氧树脂结构的影响第96-98页
        5.4.3 吸水性能对环氧树脂自由体积的影响:反增塑效应(分立谱分析)第98-102页
        5.4.4 吸水性能对环氧树脂自由体积分布的影响:反增塑效应(连续寿命谱分析)第102-107页
    5.5 本章小结第107-109页
参考文献第109-120页
作者在攻读博士期间已发表文章第120-121页
致谢第121-122页

论文共122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红莲型细胞质雄性不育水稻线粒体蛋白质组学分析
下一篇:二维蜂窝光子晶体边缘态的色散及效应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