内容提要 | 第4-5页 |
中文摘要 | 第5-7页 |
Abstract | 第7-9页 |
前言 | 第12-22页 |
第1章 劳改营的形成时期(1918-1928 年) | 第22-44页 |
1.1 劳改营诞生的条件 | 第22-27页 |
1.1.1 苏维埃政权所面临的严峻形势 | 第22-24页 |
1.1.2 契卡、红色恐怖与集中营 | 第24-27页 |
1.2 劳改营的萌芽 | 第27-44页 |
1.2.1 劳改营的最初形式——强制劳动营 | 第27-33页 |
1.2.2 争取监狱和强制劳动营管理权的斗争 | 第33-35页 |
1.2.3 劳改营的样本——索洛维茨特别强制劳动营 | 第35-38页 |
1.2.4 萌芽时期的劳改营经济 | 第38-44页 |
第2章 劳改营的发展时期(1929-1945 年) | 第44-86页 |
2.1 劳改营管理总局的建立 | 第44-74页 |
2.1.1 20 年代下半期至30 年代初苏联国内的状况 | 第44-48页 |
2.1.2 20 年代末加强镇压的理论依据 | 第48-50页 |
2.1.3 1929-1930 年改组惩戒体系的大讨论 | 第50-53页 |
2.1.4 劳改营管理总局的建立及劳改营的状况 | 第53-66页 |
2.1.5 劳改营管理总局的经济活动 | 第66-74页 |
2.2 卫国战争时期劳改营的发展 | 第74-86页 |
2.2.1 战前加强镇压 | 第74-78页 |
2.2.2 战争时期劳改营的状况 | 第78-86页 |
第3章 劳改营的鼎盛时期(1946-1953 年) | 第86-124页 |
3.1 战后的镇压与劳改营 | 第86-100页 |
3.1.1 更加严厉的镇压措施 | 第86-92页 |
3.1.2 劳改营干部的状况 | 第92-96页 |
3.1.3 成立特别劳改营 | 第96-100页 |
3.2 战后的劳改营经济 | 第100-124页 |
3.2.1 劳改营经济的基本状况 | 第100-111页 |
3.2.2 劳改营经济的特点 | 第111-124页 |
第4章 劳改营的衰落时期(1953-1960 年) | 第124-140页 |
4.1 劳改营的衰落 | 第124-134页 |
4.1.1 1953-1954 年特别劳改营中的犯人反抗运动 | 第124-129页 |
4.1.2 劳改营经济危机 | 第129-134页 |
4.2 劳改营的改革和撤销 | 第134-140页 |
结束语 | 第140-14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44-162页 |
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16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