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哲学、宗教论文--伦理学(道德哲学)论文--伦理学理论与方法论论文--伦理学与其他科学的关系论文--道德与经济论文

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德体系研究

摘要第4-5页
Abstract第5页
1 引言第9-27页
    1.1 问题的提出第9-10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理论背景第9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现实背景第9-10页
    1.2 本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0-12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本文的研究目的第10-11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本文的研究意义第11-12页
    1.3 相关文献综述第12-27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道德的起源及其特点第12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经济与道德的相互影响第16-18页
        1.3.3 经济伦理及其特征第18-20页
        1.3.4 中西方经济伦理的比较分析第20-27页
2 市场经济与道德发展的关系第27-39页
    2.1 市场经济的本质及其道德基础第27-30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市场经济的本质第27-29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市场经济的道德基础第29-30页
    2.2 道德在市场经济运行中的作用第30-33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道德对调整和完善经济制度的价值第30-31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道德对于增强企业竞争实力、创造经济效益的价值第31-32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道德对经济主体的价值和意义第32-33页
    2.3 市场经济道德建设双向效应第33-35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市场经济对道德发展的促进作用第33-35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市场经济对道德进步的消极影响第35页
    2.4 市场经济对我国道德观念的影响第35-39页
        2.4.1 市场经济的发展冲击了中国人一系列的道德观念第35-36页
        2.4.2 市场经济发展带给中国人的一系列新观念第36-39页
3 转型时期中国经济道德失范分析第39-55页
    3.1 现阶段我国经济活动中道德失范现象分析第40-48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经济领域信用危机呈现普遍化趋势第40-41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假冒伪劣的"不可替代"性第41-42页
        3.1.3 职业道德的沦落第42-44页
        3.1.4 无休无止的商业欺诈第44-45页
        3.1.5 分配不公差距悬殊第45-46页
        3.1.6 畸形消费的恶性膨胀第46-47页
        3.1.7 金钱至上思潮让人们面临的道德窘境第47-48页
    3.2 现阶段我国经济道德失范的成因分析第48-55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转型时期我国市场道德失范的历史必然性第48-50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我国市场经济发展中道德失范的特殊性第50-55页
4 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伦理的建议及途径探索第55-71页
    4.1 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的文化背景第55页
    4.2 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伦理体系的基本要求和依据第55-57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伦理体系的基本要求第55-56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伦理体系的依据第56-57页
    4.3 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伦理体系的核心及其原则第57-58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伦理体系的核心第57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伦理体系的原则第57-58页
    4.4 价值导向一元性和价值取向多元化的统一第58-60页
        4.4.1 社会主义义利观的基本价值观念第58页
        4.4.2 市场经济中多元化的价值取向第58-59页
        4.4.3 价值导向一元性与价值取向多元化的统一第59-60页
    4.5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伦理规范的构建第60-64页
        4.5.1 正确的金钱观与积极的人生观相结合第61页
        4.5.2 诚心诚意为人民服务第61-62页
        4.5.3 热爱本职工作,忠于职守第62-63页
        4.5.4 诚实守信第63页
        4.5.5 遵纪守法第63-64页
        4.5.6 勤奋学习、拼搏创新第64页
    4.6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伦理建设的制度保障第64-67页
        4.6.1 社会转型时期制度建设的重要性第64-65页
        4.6.2 道德法律的探索思路及途径第65-67页
    4.7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德教育途径探索第67-69页
        4.7.1 重视家庭的道德教育功能第67-68页
        4.7.2 强化学校道德教育第68页
        4.7.3 发挥社区道德教育功能第68-69页
    4.8 公共权力的示范作用第69-71页
结论第71-72页
后记第72-73页
参考文献第73-77页
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第77-79页
详细摘要第79-85页

论文共85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托妮·莫里森小说中的黑人男性书写
下一篇:《伤寒论》仲景组方规律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