汽轮发电机组振动故障分析与预防研究
| 摘要 | 第5-6页 |
| Abstract | 第6页 |
| 第1章 绪论 | 第9-14页 |
| 1.1 选题背景及其意义 | 第9-10页 |
| 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分析 | 第10-12页 |
| 1.3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| 第12-14页 |
| 第2章 汽轮发电机组碰摩故障分析与处理 | 第14-28页 |
| 2.1 激振模型振动公式与意义 | 第14-16页 |
| 2.2 不同转速下机组碰摩故障机理分析 | 第16-19页 |
| 2.2.1 低于临界转速区碰摩故障机理 | 第16-17页 |
| 2.2.2 临近临界转速区碰摩故障机理 | 第17页 |
| 2.2.3 高于临界转速区碰摩故障机理 | 第17-18页 |
| 2.2.4 额定转速碰摩故障机理 | 第18-19页 |
| 2.3 碰摩故障实例 | 第19-25页 |
| 2.3.1 轻微碰摩实例分析 | 第19-22页 |
| 2.3.2 严重碰摩实例分析 | 第22-25页 |
| 2.4 碰摩故障诱发因素与预防处理 | 第25-27页 |
| 2.4.1 碰摩故障诱发因素 | 第25页 |
| 2.4.2 碰摩故障的预防与处理 | 第25-27页 |
| 2.5 本章小结 | 第27-28页 |
| 第3章 汽轮发电机组汽流激振故障分析与处理 | 第28-38页 |
| 3.1 汽轮发电机组汽流激振的机理分析 | 第28-29页 |
| 3.2 汽流激振的实例 | 第29-35页 |
| 3.2.1 汽流激振故障发生过程 | 第29页 |
| 3.2.2 汽流激振故障原因分析 | 第29-32页 |
| 3.2.3 汽流激振故障应急措施 | 第32-33页 |
| 3.2.4 故障排除后振动情况 | 第33-35页 |
| 3.3 汽流激振影响因素、故障特征与预防处理 | 第35-36页 |
| 3.3.1 汽流激振故障影响因素 | 第35-36页 |
| 3.3.2 汽流激振故障特征 | 第36页 |
| 3.3.3 汽流激振故障预防处理 | 第36页 |
| 3.4 本章小结 | 第36-38页 |
| 第4章 汽轮发电机组轴瓦松动故障分析与处理 | 第38-45页 |
| 4.1 机组轴瓦松动故障机理分析 | 第38-40页 |
| 4.2 机组轴瓦松动故障实例 | 第40-44页 |
| 4.3 机组轴瓦松动故障影响因素及预防处理 | 第44页 |
| 4.4 本章小结 | 第44-45页 |
| 第5章 汽轮发电机组振动故障管理系统 | 第45-54页 |
| 5.1 振动故障管理系统要求及原则 | 第45-46页 |
| 5.1.1 振动故障管理系统要求 | 第45页 |
| 5.1.2 振动故障管理系统原则 | 第45-46页 |
| 5.2 振动故障管理系统结构 | 第46-49页 |
| 5.2.1 振动故障管理系统总体结构 | 第46-47页 |
| 5.2.2 振动故障管理系统模块 | 第47-48页 |
| 5.2.3 振动故障管理系统数据交换技术 | 第48-49页 |
| 5.3 振动故障管理系统模拟验证 | 第49-53页 |
| 5.3.1 故障模拟流程 | 第49-50页 |
| 5.3.2 机组故障简单模拟 | 第50-53页 |
| 5.4 本章小结 | 第53-54页 |
| 第6章 结论 | 第54-56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56-59页 |
|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| 第59-60页 |
| 致谢 | 第60-61页 |
| 作者简介 | 第6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