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经济论文--财政、金融论文--金融、银行论文--中国金融、银行论文--金融组织、银行论文--商业银行(专业银行)论文

国有大型银行分支机构操作风险及其防范研究

摘要第4-6页
Abstract第6-8页
1. 导论第13-18页
    1.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3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研究背景第13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研究意义第14-15页
    1.2 研究思路及论文框架第15页
    1.3 研究方法第15页
    1.4 主要贡献和不足第15-18页
2. 文献综述第18-28页
    2.1 操作风险的定义、类别和特征第18-22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操作风险的定义第18-19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操作风险的类别第19页
        2.1.3 新巴塞尔协议下对操作风险界定体现出的操作风险的特点第19-21页
        2.1.4 操作风险的主要特征第21-22页
    2.2 操作风险管理理念、框架和方法第22-26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操作风险管理理念第22-23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操作风险管理框架第23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操作风险管理方法第23-24页
        2.2.4 操作风险管理过程第24-26页
    2.3 文献评述第26-28页
3. 大型商业银行分支机构操作风险的特点、表现形式、形成原因及管理现状第28-42页
    3.1 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分支机构业务特点第28-30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重占领市场,轻风险防范第28-29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重业务拓展,轻风险管理第29页
        3.1.3 重信用风险,轻操作风险第29-30页
    3.2 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分支机构操作风险的特点第30-31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操作风险点多面宽,防控难度较大第30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操作风险与信贷风险紧密相关,通过操作风险诱发信贷风险第30-31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操作风险多发生在基层网点,时有发生管理疏漏案件第31页
        3.2.4 人情代替制度、违规操作第31页
    3.3 分支机构普遍存在的几大类主要操作风险第31-33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操作流程和制度传达引起的违规第31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知识缺乏型违规第31-32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习惯性违规第32页
        3.3.4 服从性违规第32页
        3.3.5 制度执行违规第32-33页
    3.4 大型商业银行分支机构操作风险表现形式第33页
        3.4.1 有关人员违规操作第33页
        3.4.2 金融犯罪第33页
        3.4.3 业务活动效率低下第33页
    3.5 分支机构操作风险形成的原因分析第33-37页
        3.5.1 内控优先理念缺失,规章制度如同虚设第33-34页
        3.5.2 受激励约束机制的影响,业务发展与内控失衡第34-35页
        3.5.3 重基层操作人员管理,轻高层管理人员管理第35页
        3.5.4 内部监督制约机制不到位第35-36页
        3.5.5 新技术发展加大了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第36-37页
        3.5.6 外部环境影响和错误的道德观念引起主观性操作风险第37页
    3.6 大型商业银行分支机构操作风险管理现状第37-42页
        3.6.1 金融全球化增加了操作风险管理难度第37页
        3.6.2 在缓释其它风险时,加大了防范操作风险新难题第37-38页
        3.6.3 跨国界的金融交易和服务增加了操作风险第38页
        3.6.4 分支机构需提高操作风险管理意识第38-39页
        3.6.5 分支机构操作风险管理架构需进一步建立完善第39-40页
        3.6.6 监管当局已将操作风险纳入重点监管范围第40-42页
4. 大型商业银行分支机构操作风险案例分析第42-53页
    4.1 案情介绍第42-45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案例1内部人员违反银行信贷政策给银行带来的损失第42-43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案例2外卡交易涉嫌外部欺诈第43-44页
        4.1.3 案例3银行出纳员内部欺诈侵占银行资金第44页
        4.1.4 案例4银行科技人员利用新技术诈骗储户资金第44-45页
        4.1.5 案例5借款人不符合贷款条件,但银行违规发放贷款第45页
    4.2 案例分析第45-49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案例1的分析第45-46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案例2的分析第46-47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案例3的分析第47-48页
        4.2.4 案例4的分析第48-49页
        4.2.5 案例5的分析第49页
    4.3 案例启示第49-53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因高管人员违规操作造成银行过大损失第49-50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新技术的发展加大了外部欺诈操作风险第50-51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银行应严防内部欺诈第51-53页
5. 建立健全国有大型银行分支机构操作风险管理体系第53-64页
    5.1 梳理健全国有大型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整体组织架构第53-56页
        5.1.1 梳理整体组织架构第53-55页
        5.1.2 健全具体管理架构第55-56页
    5.2 建立恰当的分支机构操作风险管理架构第56-62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分支机构操作风险管理战略制定第56-57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建立规范的操作流程第57-61页
        5.2.3 建立和逐步完善操作风险计量管理系统第61页
        5.2.4 建立和实施操作风险管理的考评、监督和问责第61-62页
    5.3 建立良好的操作风险管理环境第62-64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操作风险管理必须得到高级管理层的参与和支持第62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良好地沟通第62页
        5.3.3 形成良好的操作风险管理文化第62-64页
6. 防范国有大型银行分支机构操作风险管理的策略第64-69页
    6.1 分支机构应构建整体联动的操作风险管控体系第64-67页
        6.1.1 建立案件防控监测系统第64-65页
        6.1.2 完善操作风险自评估和管理考评两项机制第65页
        6.1.3 运用三大管理工具第65-66页
        6.1.4 内外合力,加强金融内部稽核和外部监督第66-67页
    6.2 分支机构应业务发展与风险防控齐头并进第67页
    6.3 监管当局可针对不同机构采取差异化的监管措施第67-69页
        6.3.1 增加内控案防检查频率第67-68页
        6.3.2 实行严格的奖惩措施第68-69页
参考文献第69-71页
致谢第71页

论文共71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商业银行固定资产绩效审计研究--基于AB分行电子设备的专项审计
下一篇:我国A股上市商业银行竞争力比较实证研究--基于面板数据模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