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9-22页 |
1.1 研究背景 | 第9-11页 |
1.1.1 地下水污染现状 | 第9-10页 |
1.1.2 地下水中三氯乙烯的污染现状 | 第10-11页 |
1.2 受三氯乙烯污染的地下水修复技术 | 第11-16页 |
1.2.1 可渗透反应墙技术 | 第12-14页 |
1.2.2 抽出处理技术 | 第14-15页 |
1.2.3 其他修复技术 | 第15-16页 |
1.3 腐殖质对受污染地下水修复的影响 | 第16-19页 |
1.3.1 腐殖质的结构和性质 | 第17-18页 |
1.3.2 腐殖质对应用 PRB 技术修复受污染地下水的影响 | 第18-19页 |
1.4 本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| 第19-20页 |
1.4.1 研究目的 | 第19-20页 |
1.4.2 研究意义 | 第20页 |
1.5 本文的研究内容 | 第20-22页 |
第2章 试验材料和方法 | 第22-29页 |
2.1 试验材料 | 第22-24页 |
2.1.1 零价铁 | 第22页 |
2.1.2 试验化学试剂 | 第22-23页 |
2.1.3 试验仪器 | 第23-24页 |
2.2 分析测试方法 | 第24-25页 |
2.2.1 TCE 的测定 | 第24页 |
2.2.2 腐殖酸的测定 | 第24页 |
2.2.3 可溶性铁元素浓度测定 | 第24页 |
2.2.4 pH 测定 | 第24-25页 |
2.2.5 X 射线衍射分析 | 第25页 |
2.2.6 扫描电镜-能谱分析 | 第25页 |
2.3 试验方法 | 第25-29页 |
2.3.1 批试验中腐殖酸、TCE 和零价铁的相互作用研究 | 第25-26页 |
2.3.2 Ca~(2+)共存时腐殖酸对 Fe~0去除 TCE 的影响研究 | 第26-27页 |
2.3.3 连续流柱实验中腐殖酸对 Fe~0去除 TCE 的影响研究 | 第27-29页 |
第3章 批试验中腐殖酸、TCE 和 Fe~0的相互作用研究 | 第29-39页 |
3.1 Fe~0颗粒表面的性质 | 第29-30页 |
3.2 腐殖酸对 TCE 的还原作用 | 第30-31页 |
3.3 腐殖酸在 Fe~0表面的吸附行为 | 第31-32页 |
3.4 腐殖酸对 Fe~0去除 TCE 的影响 | 第32-37页 |
3.4.1 共存的腐殖酸对 Fe~0去除 TCE 的影响 | 第33-36页 |
3.4.2 Fe~0表面已存在的腐殖酸对去除 TCE 的影响 | 第36-37页 |
3.5 本章小结 | 第37-39页 |
第4章 共存 Ca~(2+)时腐殖酸对 Fe~0去除 TCE 的影响研究 | 第39-49页 |
4.1 共存 Ca~(2+)时腐殖酸在 Fe~0表面的吸附行为 | 第39-40页 |
4.2 共存 Ca~(2+)时腐殖酸对 Fe~0去除 TCE 的影响 | 第40-45页 |
4.2.1 共存的溶液中的腐殖酸对 Fe~0去除 TCE 的影响 | 第40-43页 |
4.2.2 Fe~0表面已存在的腐殖酸对去除 TCE 的影响 | 第43-45页 |
4.3 Ca~(2+)和 Fe~(3+)对溶液中腐殖酸和 TCE 的影响 | 第45-47页 |
4.4 本章小结 | 第47-49页 |
第5章 连续流柱试验中腐殖酸对 Fe~0去除 TCE 的影响研究 | 第49-57页 |
5.1 不存在腐殖酸 Fe~0柱去除 TCE 的试验 | 第49-52页 |
5.2 腐殖酸对 Fe~0柱子去除 TCE 的影响 | 第52-56页 |
5.2.1 不存在 Ca~(2+)时的影响 | 第52-54页 |
5.2.2 共存 Ca~(2+)时的影响 | 第54-56页 |
5.3 本章小结 | 第56-57页 |
结论 | 第57-5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9-66页 |
致谢 | 第6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