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内容摘要 | 第6-8页 |
| Abstract | 第8-9页 |
| 引言 | 第12-13页 |
| 一、 隐私权的起源、性质和内容 | 第13-17页 |
| (一) 隐私权的起源 | 第13-14页 |
| (二) 隐私权的权利属性 | 第14-15页 |
| (三) 隐私权的内容 | 第15-17页 |
| 二、 公众人物的概念、分类与特征 | 第17-21页 |
| (一) 公众人物的概念 | 第17-19页 |
| (二) 公众人物的分类 | 第19-20页 |
| (三) 公众人物的特征 | 第20-21页 |
| 三、 公众人物隐私权的限制与保护 | 第21-29页 |
| (一) 公众人物隐私权的限制理论 | 第21-23页 |
| (二) 公众人物隐私权限制的根本原因---基于公共利益的考量 | 第23-24页 |
| (三) 公众人物隐私权限制的方法——法益衡量 | 第24页 |
| (四) 公众人物隐私权限制的内容 | 第24-26页 |
| (五) 公众人物隐私权保护的价值基础 | 第26-28页 |
| (六) 公众人物隐私权保护的理论基础——基本权利的第三人效力 | 第28-29页 |
| 四、 公众人物隐私权保护的比较法研究 | 第29-33页 |
| (一) 美国 | 第29-31页 |
| (二) 德国 | 第31-32页 |
| (三) 启示--新闻自由的限制 | 第32-33页 |
| 五、 宪法视野下我国公众人物隐私权保护的建议 | 第33-39页 |
| (一) 我国公众人物隐私权保护的立法现状及存在问题保护方式 | 第33-34页 |
| (二) 完善我国公众人物隐私权保护的建议 | 第34-39页 |
| 结语 | 第39-40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40-42页 |
| 致谢 | 第42页 |